自古以來,功臣都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職業,而且功勞越大越危險。
等到了功勞大到無賞可賞的時候,基本距離死也就差不多了。
尤其是兩百多年前朱元璋喜歡殺功臣,更是給后人留下了極大的威懾力。
大楚帝國的這些開國將領們,普通將領自然是不用擔心這種事了,但是那些戰功顯赫的上將們,其實不少人都是很擔心日后的結局。
比如說李成通。
李成通其實在去年帶兵攻占了幽州城,又帶兵奪取了山海關,并在山海關里擊敗了東擄和吳襄的聯軍之后,初步穩定了北方局勢的他就已經向羅志學主動請辭了。
當然了,沒有通過太正式的奏折,而是通過各種暗示。
至少李成通打心眼里是不想要繼續當這個東北戰役司令,更不愿意在未來帶兵征伐東擄,再給直接搞一個收復遼東的滅國之功。
到時候,自家陛下該怎么封賞自己?
難不成還真的搞個元帥出來?
或者在爵位上給自己來個異性王?
那是取死之道。
大楚帝國的軍銜制度里雖然有元帥這么一說,但是這玩意只存在著文件當中,屬于武將最頂級的軍銜,當初制定軍銜的時候羅志學說的很清楚,非救國之功不授元帥軍銜。
而李成通功勞再大,也達不到救國之功的程度。
因為大楚帝國強大的很,根本用不著他救……
所以在軍銜上,上將幾乎就是到頂了。
而爵位上,大楚帝國的功臣爵位里,公爵就是最頂級的了,根本沒有異性王一說,大楚帝國里的王爵,也就是郡王或親王,只授予宗室。
皇帝之子授親王或郡王,親王之世子可承襲郡王。
其他的不得封王。
所以李成通的上將軍銜到頭了,而爵位上,等冊封了公爵后也到頭了。
這個時候,如果李成通還賴在東北戰役司令一職上,然后再給自己搞個滅國之功,到時候你讓陛下怎么封賞?
作為一個聰明人,能夠統帥數十萬大軍展開規模宏大戰役的高級將領,李成通可不是什么笨蛋,相反他把事情看的很清楚。
如其去考慮日后陛下怎么封賞,還不如不給陛下考慮的機會。
一個合格的臣子,是不會讓自家陛下為難的。
于是乎,他就獲封公爵爵位后,正式請辭了,不是通過暗示,而是通過正式上書的方式。
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甚至還能更進一步。
李成通在領兵方面已經是做到極致了,但是在更高層次的方面他還是沒干過呢,比如說參贊機要。
如果未來有機會進入御書房,過一把參務大臣的癮頭,他還是很樂意的。
而能夠入值御書房的武將,哪怕只是個協辦大臣,無一例外,都是在京畿任職的武將,沒有一個是在外領兵的將領。
經過以退為進后,陛下也準許了他的請辭,并調任他到金陵來任職,也順利的進入御書房擔任協辦大臣。
同樣的,和他一樣在外領兵的黃丁權也是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人家黃丁權雖然以愚忠示人,但是不代表他是笨蛋啊。
他要是笨蛋的話,最早在伏牛山的時候就不可能擠掉一大堆人獲得羅志學的信任,他如果是笨蛋的話,也不可能坐鎮南陽數年,牢牢堵住了北部防線,讓當時對于大楚帝國而言還算是比較強悍的陜西,中原等地的軍隊無法南下,確保了大楚帝國的北方安全。
如此,大楚帝國才能夠騰出手來南下楚南,東進江南。
所以黃丁權也請辭了,并獲得了羅志學的首肯調回了京畿。
這兩個人的調職,也是讓朝堂上的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