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列隊列其實不單薄……看起來似乎只有三排,但實際上士兵之間卻是肩并肩的,兵力密度很大的。
這種緊密隊形下的,火槍手化身短矛手組成的陣型,是個騎兵都不會想要沖上去的……哪怕是一身鐵罐頭的重騎兵……實際上就重騎兵那速度,沒沖過來之前就得被火槍手成片收割了!
重騎兵可扛不住子彈,哪怕騎兵身強體壯,能穿一身超級厚的重甲,還是精鋼打造的那種……
然而戰馬扛不住子彈也沒啥卵用……
這就是為啥穿著鐵罐頭的重騎兵逐步沒落,最終消失在戰場上,取而代之的各種輕騎兵以及胸甲騎兵的緣故,反正鐵罐頭也扛不住子彈,還不如要機動性呢!
楚軍搞的線列戰術,對騎兵還是有一定克制的,不過那也不絕對,還是那句話,人家騎兵兩條腿加四條腿,而對于那些一騎雙馬甚至三馬的騎兵而言,那就是再加八條腿甚至十二條腿……
騎兵在戰場上的短途機動性,天然就比步兵強,而且是強得多。
所以,騎兵會跑,就和之前東擄騎兵做的那樣,會利用自身的機動能力,不斷的調整方向嘗試突擊。
沒機會就換個方向,再來一遍……
如果不是楚軍的那兩個騎兵團,以拼死攔截的決心,始終咬緊牙關,不斷的根據敵軍騎兵的方位調整自己的位置,人家騎兵早找到漏洞沖進來了。
一旦被敵軍騎兵找到薄弱點沖進來,對于行軍當中的步兵和炮兵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而楚軍大部分將領也很清楚一點,所以一向來都非常注重在戰場上對敵軍騎兵的防備。
早在中原戰場以及關中戰場上和明軍打仗的時候,明軍經常利用騎兵優勢搞襲擊,楚軍的應對方法則是以弱勢騎兵攔截并纏住敵軍,讓部分步兵始終處于戰備狀態,等自家弱勢騎兵纏住對方后,就立即上前增援,利用槍炮把已經降速的敵軍騎兵送上西天。
這種事干得多了,各種心得經驗自然也就有了。
陸軍軍官學院里,步科、炮科乃至輜重,工兵科的學員們,都需要接受專門的防備騎兵的科目學習。
由此可見楚軍對防騎兵的重視!
沒辦法,誰讓大楚帝國缺乏優良戰馬,也缺乏優秀的傳統騎兵,而且這種情況短時間內還不好解決。
而對抗騎兵最好的兵種就是騎兵!
騎兵不行就只能想另外的辦法了。
至于說短期內搞出來大量的優秀騎兵,這個是不可能的事!
和楚軍國力強身與否都沒關系,關鍵的是騎兵的培養周期太長,動不動就要好幾年的……
哪怕大楚帝國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騎兵,但是保守估計,至少也要三五年才能夠看見比較明顯的效果。
怎么說呢,騎兵易得,戰馬難尋!
大楚帝國的馬政已經展開了,優良戰馬的培育工作也正在進行了了,但是馬匹的培育是需要時間的,馬匹從出生到長大好好幾年,然后把優良馬群的規模擴充上去又得好幾年……
沒大量的優良戰馬,自然也就沒有大量的優秀騎兵啊……
不管你玩的是東方古典騎兵,還是說楚軍琢磨出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新式騎兵,你都得有馬不是……
可惜,大楚帝國缺馬,嗯,準確的說,也不是缺馬,一些劣質馬大楚帝國還是有不少的,楚軍真正缺的優良戰馬!
缺馬導致的騎兵不咋地,催生了楚軍弄出來了眾多亂七八糟的防騎兵戰術……就差學宋人搞個重甲步兵之類的出來的。
嗯,還別說,其實楚軍還真這么嘗試過,可惜是沒啥卵用……
此外,楚軍其實是有很多重甲步兵的……老式編制下的步兵營里是有半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