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搞出來這么大規模的槍炮彈藥的產能!
因為很多官辦工廠都是虧錢的!
你讓商人們去搞,人家是不會去搞的!
此外,就算想要搞,商人們也搞不了,因為投入太大!
即便想要搞,商人們也不愿意,因為收益太低,回本時間太長,他們沒這個耐心。
就和那些槍炮一樣,軍隊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要的非常急,動不動就是好幾十萬件的訂單,并要求限時交付。
民辦企業自然也能夠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但是生產完了這一批訂單后呢?
你要知道戰爭是不會一直繼續的,遲早會結束的!
到時候軍隊的訂單大幅度減少,前期投入巨大的生產線就會出現產能空置的情況了,這樣也意味著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所以很多事,其實沒辦法依靠民間資本去搞,因為民間資本天然逐利!
只能是依靠官辦資本去搞,因為官方資本不需要盈利,只需要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
對此,作為帝國主人的羅志學也很清楚!
他知道官辦企業的利弊,也清楚民間資本的利弊,所以他才會采取分化類的政策,比如讓官辦資本投資重工業為代表的一些企業;至于輕工業以及其他一些普通行業,比如說紡織則是給了政策后,就敞開了讓民間資本自己去折騰。
除了這些因素外,大楚帝國大量推行官辦企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強行拉動工業需求,進而推動技術進步,工業發展。
以軍方訂單為例子!
火槍也好,火炮也好的訂單量都是非常巨大的,為了確保供應這么龐大的數量,兵工廠就必須大規模的采用機械化生產,不然的話,依靠手工生產得生產到猴年馬月去。
但是采用機械生產,前期投入是巨大的,并且前期的生產成本也會非常高。
尤其是相對于手工生產而言!
這年頭的人力成本很低的,哪怕是個資深熟練工匠也不過十兩銀子左右的薪水,普通工匠也就幾兩銀子而已。
但是機械設備則是動不動就幾十上百兩的,尤其是一些大型或者是精密設備,更是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
之所以價格這么昂貴,主要是因為研發投入比較大,同時產量也比較低,難以攤薄研發成本。
此外生產也比較麻煩,一些設備里所用到的特殊零部件,良品率極低,往往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夠搞出來一件合格的零部件。
比如說各種機床里最經常使用的特種刀具,這破玩意的生產難度,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的基礎工業能力而言,還是太高了。
所以前期大楚帝國搞各個工業區的時候,都是動不動就幾十萬兩銀子的往下砸!
如此也就搞的,真要算起成本來,其實明王朝或東擄人生產的槍炮,其實比楚軍的槍炮還要更便宜。
人家三四兩銀子就能夠生產出一支元年式火繩槍的仿制版本,但是楚軍自己生產基本要五兩多銀子。
等到二年式燧發槍就更不用說了,早期成本二十多兩呢,哪怕是大規模生產后的現在,軍方的采購價也需要十五兩銀子。
這個價格,對于當代的物價水準而言非常高了,換成東擄人那邊,恐怕是能夠造燧發槍了,估計也不會大規模生產使用,因為他們用不起……
——
這年頭從商業角度來說,這年頭雇傭各種工匠手工生產火炮,才是最便宜的!
但是這樣產能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因為工匠的培養太困難,短時間內培養不了這么多的工匠,因此產能無法提升。
但是大楚帝國這邊,為了確保產能,大楚帝國卻是直接砸錢,搞官辦兵工廠,然后強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