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主力戰兵集中在右側位置,那里至少有一百多披甲戰兵,讓炮兵營對準他們開火,先正常炮擊打幾輪,等他們進入五百米后再進行急速射!”
對面雖然看似都有六百人的東擄騎兵,但是和東擄人交戰多時的邊軍基本都知道,這頂多就是東擄人的一個牛錄而已。
他們往往是三百人為一個牛錄,五個牛錄,也就是一千五百人為甲喇(什么蠻夷破名詞,打詞都打不出來)。
但是,你可別以為一個牛錄只有三百士兵了……
實際上往往不止,因為這些戰兵基本都會帶輔兵一起上戰場……
——
東擄人依舊實行野蠻而落后的奴隸制,他們會把掠奪來的人口,罪犯,反對者以及他們的家眷,通通發配給披甲人為奴。
這些披甲人,值得就是這些正式的戰兵。
同時這些戰兵在外頭征戰的時候,也會自行掠奪人口當奴隸。
所以,很多東擄人八旗戰兵,手底下往往有不少的奴隸,然后他們會從這些奴隸挑選若干忠誠的青壯,帶著作為自己的輔兵一起征戰。
嗯,也不僅僅是奴隸,有些人也會帶上自己的老鄉或者干脆是子侄這些。
平日里這些輔兵燒水做飯背著行李,照顧馬夫等等。
而戰時,則是拿著武器隨同主人或父兄一起上戰場。
當然了,這些輔兵因為普遍缺乏盔甲,武器裝備都不太行,因此大多是跟在后頭撿個漏。
這些輔兵的存在,也就導致了清初時期的一個牛錄,雖然額定是三百人,但是往往會出現五六百人甚至更多人的情況。
如今出現在楚軍對面的這支東擄騎兵就是這種情況!
一個牛錄的兩百五十多戰兵,帶著三百多的輔兵一起上來。
但是那些輔兵也都是策馬而行,因此你也別把他們和明軍里的那些民夫青壯混為一談,人家雖然是輔兵,但是也都是渴望著在戰場上立下功勞進而成為真正的戰兵,也希望征戰的時候掠奪到足夠的錢糧。
尤其是后者!
東擄人為啥戰斗力比較強悍,在各種戰斗力打的明軍死去活來啊,可不是因為他們的裝備更好,也不是他們的戰術更加的高明,而是因為他們的作戰士氣更加高昂。
為什么高昂?
因為他們窮啊……他們對明王朝也好,對朝鮮半島也好,乃至對漠南蒙古發動的諸多戰爭里,很多時候并不是為了開疆擴土,而是為了掠奪足夠的錢糧維持生計。
參加軍隊,哪怕是當個輔兵也有機會掠奪到大批的錢糧,進而讓家人過上一個能吃飽飯的冬天。
這,就是絕大部分東擄士兵作戰士氣始終高昂的原因!
他們是為生存而戰!
而為了生存而戰的軍隊,戰斗力往往都很牛逼!
但是為了生存而戰,成就了東擄初期的強悍戰力,也導致了他們在入關后迅速墮落!
原時空里,八旗入關后,在短短十幾年內就迅速腐朽,到康熙時已經徹底成為了花花架子,平三番也好,打準格爾也好,綠營已經是取代了八旗成為清軍主力。
而綠營其前身不過是八旗手入關的時候,從投降明軍整編而來的仆從軍而已!
就這樣的一支,從源頭都充滿了腐朽味道,讓人惡心的綠營,到頭來竟然還取代了他們的主子,成為了清軍主力……
不得不說,這是相當諷刺的事。
這一切是為什么?
因為入關后的滿八旗,他們不需要為了生存而戰了!
他們已經有了大片的土地,有了成群的仆人,有了吃不完的糧食,有了大間的磚木瓦屋。
他們已經沒有拼死作戰的勇氣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