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前所以北四五公里外,萬余楚軍騎兵以及大幾千的騎炮兵,輜重兵等輔助兵力正在和兩萬東擄騎兵進行著殘酷無比的廝殺。
這是一場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的超大規模的騎兵對沖作戰了,哪怕是東擄人之前征服漠南蒙古的時候,雖然雙方騎兵都很多,但實際上依舊沒有打過這么大規模的騎兵對沖。
畢竟傳統騎射嘛,大多時候還是以中小規模的騎兵作戰以及掩護步兵作戰為主,超過上萬騎的騎兵直接大規模騎兵對沖,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少出現。
更別說,這一場騎兵交戰,雙方都動用了不少的騎兵炮以及火槍,和傳統意義上的騎兵對戰并不相同。
而論激烈程度乃至傷亡比例,也是要遠遠超過以往東亞地區里的傳統騎兵交戰。
而之所以能夠出現這么大規模,這么慘烈的騎兵交戰,就是因為交戰雙方的實力足夠強悍。
一方是剛統一了關內,稱霸華夏的大楚帝國王朝,并且大楚帝國王朝還擁有了遠超過傳統王朝的國力,其強大的原始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收稅能力乃至對基層的掌控力度,都遠不是傳統封建王朝所能相提并論的。
而另外一方,則是野蠻人中的強者,數十年的征戰生涯,讓東擄人把幾乎天賦都點在了戰爭上頭,他們抗住了明王朝的前期圍剿,并且后期反客為主,直接壓著明軍打。
同時他們不僅僅和明軍交戰,同時還多次對朝鮮發起征服戰爭,并最終征服了朝鮮,同時他們還多次發起征服漠南蒙古的戰爭,逐步征服了漠南蒙古的所有部落,并使得漠北蒙古三部,漠西蒙古的其中幾部都是被迫臣服。
因此可千萬別以為明末時期的東擄,就只是個龜速在遼東一帶的小勢力,實際上人家的控制區大著呢。
尤其是皇太極稱帝之后的這幾年里,不僅僅控制了偌大東北乃至外興安嶺大片地區,同時還實際控制了朝鮮半島以及更加廣闊的漠南蒙古。
他們的實際控制區很大的。
因此到了現在的東擄人,他們所能組織起來的軍隊規模也不小,畢竟東擄人以及他們控制下的漠南蒙古都是屬于全民皆兵的制度,正常時候都能拉出十幾萬人,動員規模大一些都能夠拉出二十幾萬人了。
一個是新生的文明強國,一個是混了幾十年的野蠻強國,兩者打起來自然是火花四濺,規模不會小到那里去。
前兩年雙方的一些中小規模的戰役,那不過是前奏而已,真正到了決定勝負的遼西戰役開啟后,不管是大楚帝國還是東擄人,都不約而同的投入了大量的主力。
具體到廣寧中前所戰役里,因為此城的得失直接會影響到后續整個遼西走廊的局勢,因此交戰雙方都不會馬虎。
楚軍一開始就是動用全力,十幾萬大軍殺了出去。
而東擄人也是圍繞著廣寧中前所收縮兵力以及緊急增援,為了守住廣寧中前所,該方向的東擄直接放棄了八里鋪等前沿小堡壘,直接在此地集中了大量兵力,同時廣寧前屯衛更是在短短兩三天的時間里,就派出了上萬的騎兵增援。
并且還有更多的兵力正在朝著這一帶匯集,估計不用幾天,前屯衛那邊的東擄其他兵力,乃至錦州的兵力都會陸續抵達中前所一帶啊。
到時候,雙方在此地匯集的兵力,加起來恐怕得超過三十萬。
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中前所的東擄守軍,能夠抗住楚軍前期的猛烈攻勢。
如果在援軍抵達之前就戰敗,那么對于東擄人而言,恐怕整個遼西局勢都要迅速崩潰。
如此情況下,也才有了中前所北郊的這一場騎兵大戰。
朱興發陸軍中將,看著前方也已經露出敗像的第一騎兵軍的主力騎兵,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