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追不上……
這一次遼東戰役開啟,郵遞司為了確保金陵和遼東地區的信息通暢,是執行了陸路和海陸并行的方案。
所有緊急公文都是一式兩份,一份走陸路,采用傳統的五百里加急或三百里加急,一份走海路,通過郵遞快船,或搭便車做往返的海軍快速船只。
就是想要進行詳細的對比,并尋找更快通訊的方式。
畢竟對于一個偌大的帝國而言,通訊能力直接決定了帝國中樞對地方的統治能力。
華夏傳統王朝,之所以能夠掌控龐大的華夏疆域,依靠的就是驛站體系。
大楚帝國也不例外,交通部之所以單獨成立為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郵遞司。
一開始大楚帝國的驛站體系,是由軍方直接管轄的,因為那個時候,楚軍的驛站體系基本都是為軍事服務的,說是驛站呢,但其實是由軍方的傳令兵們兼職。
后來控制區逐步擴大,陸續接管了明王朝時期的驛站體系,同時控制區的擴大,各種往來公文包括緊急公文大量增加。
于是乎,就設立了郵遞司,軍方早期自建的驛站體系也被切割交給郵遞司管轄。
后續又以郵遞司為核心,加入官道建設、維護、河道運輸等職能,成立了交通部。
可以說,如今的大楚帝國的交通部,其實就是建立在郵遞司之上的,可見郵遞體系對于帝國的重要性。
而左英哲的這一封捷報,就是一式兩份,由郵遞司分別用陸路以及海路進行運輸,即使對比,也是為了通過實戰,進一步完善陸海兩路的緊急公文傳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