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他們剛截停塔山退兵,杏山城里的東擄人就派出來了五千多步兵以及至少三千騎兵,迅速出城馳援。
邊黎明準將聽著前頭的東擄騎兵的動靜,臉色黑的可怕,當即部隊收攏陣型,防備騎兵沖擊。
如此一來,不可避免的也就減輕了對塔山退兵的壓制,當即就有北部數(shù)千塔山退兵趁機脫離,直接腳底抹油朝著東北方向撤退。
看的邊黎明準將是急得跳腳,但是也沒有任何辦法。
他的第一百零八師只是一支縮編的乙等師而已,雖然有獨立騎兵部隊的一個騎兵團協(xié)助,但是面對大規(guī)模敵軍騎兵的威脅下,也只能是自保。
能夠在自保之中還牽制住好幾千的塔山敵軍,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等到下午大約兩點,楚軍援軍終于抵達,來的乃是在后方的主力部隊第九軍所屬的一個師。
有了這么一個甲等師的加入,楚軍在前線的壓力大減,甚至都可以嘗試著發(fā)動反攻了。
之所以說是嘗試,而不是說直接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反攻,那是因為對面東擄人有著三千精騎在一邊虎視眈眈。
光光是為了防備這三千東擄騎兵,第九軍除了動用了三個師屬騎兵團外,還動用了兩個主力步兵團以及足足三十多門的輕便的兩斤半野戰(zhàn)炮。
這些兵力分成好幾個方向進行布防,確保這三千東擄騎兵不管從哪一個方向殺過來,都能夠進行及時的攔截。
如此一來,實際上增援第一百零八師進行正面推進的,也就只剩下一個主力步兵團而已。
而對面東擄人可是不少,也有一萬大幾呢。
并且沒有了太大的威脅后,他們可沒心思和楚軍在野外打一場大規(guī)模會戰(zhàn),而是一有機會就往后跑,想要直接撤退到杏山城內。
此時,第九軍還給邊黎明準將帶來了新的命令,那就是繼續(xù)發(fā)起正面進攻,并且還是速攻,爭取在敵人大規(guī)模潰逃之前,留下更多的敵軍。
同時他們還透露了一個消息,楚軍第一騎兵軍以及騎兵支隊一共兩萬騎兵,已經開始向東北方向疾馳,準備大范圍迂回包抄杏山后方。
“就算不能一口把整個錦州防線的十幾萬敵軍一口吞下,至少也要吃下塔山和杏山的三萬之敵。”
此時,實際上第三集團軍司令部,這個時候已經是誤判了東擄人的戰(zhàn)略選擇。
塔山守軍之所以撤退到杏山,就是為了和杏山守軍匯合,然后和楚軍來一場攻防戰(zhàn)……
但是因為東擄人之前頻繁放棄城池,然后一跑就是直接放棄一大片地區(qū)逃跑的先例,直接讓第三集團軍方面認為,東擄人是要全面撤退。
奔著能留下多少是多少的想法,第三集團軍此時已經發(fā)動了全面進攻……
兩萬騎兵部隊已經直接繞過杏山,直接從杏山-錦州之間殺向了杏山側后位置,直接切斷杏山之敵東逃的可能性,第九軍派出了一個甲等師跟進掩護該騎兵部隊,同時該師必要時候也可以投入對杏山的強攻之中。
第九軍剩下的兩個師,一個甲等師增援一百零師負責正面進攻;還有一個師是從杏山南邊進行繞行,負責后續(xù)戰(zhàn)略包圍杏山之敵。
如此,第九軍和第一騎兵軍、近衛(wèi)軍騎兵、第一百零八師等部隊,就形成了一個正面推進,兩邊迂回突襲的攻勢。
核心戰(zhàn)略一看就知道……包圍并殲滅塔山-杏山之敵。
至于這樣會不會引起錦州、松山之敵的大規(guī)模逃亡,放虎歸山,現(xiàn)在左英哲也顧不上這么多了。
他怕去的晚了,連這三萬敵人都撈不著了!
不得不說,戰(zhàn)場上就是充滿了各種意外,而戰(zhàn)爭大多時候就是由一連串的意外所組成的。
沒有任何一場戰(zhàn)爭,是完全按照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