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強勢擴張,短時間內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這個回報自然就是豐厚的市場!
盡管市場這東西是需要時間來反饋的,哪怕是大楚帝國強勢開拓了東南亞地區的大部分市場,但是從備貨再到運輸然后銷售,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從海外大量涌來的訂單卻是提前反饋,并讓帝國上層獲得了巨大的信心。
承順十三年冬,工商部報告,今年帝國的出口額,預計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更是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一百零五。
短短兩年,出口額直接翻倍還有多!
其中固然自然增長的原因,但是帝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強勢擴張也帶來了不可或缺的影響。
這些增加的出口貨物,將會為帝國帶來更多的黃金白銀收入,并用以采購大量的各種海外產品,尤其是棉花、木材、硝石、硫磺等各種工業原料以及大米、香料、象牙等消費品,同時還能讓大楚帝國的黃金儲備逐漸增加。
更重要的是快速增加的海外訂單,和國內持續增加的內需訂單,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工商界的發展。
工商業發展局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很多人甚至認為只要開個工廠,躺著都能賺錢……
大量地主老財們,把埋在地窖里的金銀挖出來,再加上持續大量拋售土地后收攏的資金投入到了工商業當中。
工商業,成為了華夏士紳階層們的投資熱土,而不是和過去幾千年一樣,一有錢就購買土地……
現在在大楚帝國里,土地不賺錢甚至都不保值。
因為大楚帝國已經在全國范圍里實行農業稅階梯稅率,保有的土地越多農業稅就越高,高到一定程度后,土地非但不賺錢,反而還要賠錢……
再加上帝國官方持續十幾年來打壓大地主,迫使地主們不斷出售土地,這也使得了帝國國內,如今中大地主已經很少了。
如今,大量傳統的士紳們一股腦涌入了工商界里。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楚帝國剩余的士紳階層們,在短短十幾年里就完成了身份上的改變。
他們不再是傳統的地主階層,而是變成了商人階層。
而這些轉變,是帝國高層樂于看見的,也是他們主動推動的……嗯,不肯轉變的基本都死了!
讓資本從土地里伸出手來,把土地還給農民,并把資金投入工商業。
如此,農民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士紳階層又能賺錢,而官方獲得了最重要的穩定以及稅收。
三贏!
嗯,不包括過去十幾年里因為各種原因被官方打擊而家破人亡的大量傳統士紳家族!
他們站在了時代的對立面,所以遭到了無情的碾壓!
大楚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因為海外市場的刺激,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而帝國官方呢,則是早早就收回了東南亞擴張的票價……
軍方在柬埔寨王國以及大城王國乃至之前的緬甸王國,前后打了三場規模不等的戰爭,此外還有沒有戰爭,但是依舊簽訂了協議的安南王國。
帝國從中也獲得了大量的直接好處。
擴張領土,獲得全面市場這些就不說了,而且大楚帝國官方還獲得了數額不菲的賠款以及戰利品、其他方面的經濟收益。
賠款,有大城王國方面的五百萬楚元賠款,柬埔寨方面的八十萬楚元賠款,緬甸方面的一百二十萬楚元賠款。
然后戰利品上,在暹羅戰役里,大楚帝國的登陸部隊可是把大城王國的首都都給搬空了……官方統計的各類戰利品折算下來,至少有七百萬楚元。
然后在柬埔寨上也是把人家的王都一鍋端,戰利品少一些,但是也有百來萬。
緬甸那邊倒是沒什么戰利品……
而且別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