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發槍這東西,其實如今歐洲已經有軍隊裝備,甚至在二十年代的時候瑞典就開始大規模使用燧發槍了,不過那個時候的燧發槍技術都不咋地,擊發率比較低。
瑞典人當時使用這種早期的燧發槍,純粹是因為他們國內缺乏優秀的火繩槍以及火繩,他們使用早期燧發槍屬于被迫無奈……并且那個時候也沒有搞線列作戰,也沒有刺刀這玩意,因此早期燧發槍對比火繩槍其實沒什么優勢,反而劣勢一大堆。
所以在三十年代之后,瑞典人解決了火繩槍來源問題后,就毫不猶豫的把原先裝備的早期燧發槍給拋棄了,大部分火槍手重新換裝火繩槍,只剩下少許特殊兵種還在使用。
不過進入四十年代后,技術持續進步,如今的歐洲國家又開始大規模使用燧發槍,三十年戰爭的末期里,歐洲不少國家的軍隊已經裝備了燧發槍,不過依舊沒能全面取代火繩槍。
這個時期的歐洲,燧發槍和火繩槍是屬于混裝的,沒能完成徹底的統一,主要還是歐洲人的工藝技術有所缺陷,生產出來的燧發槍的擊發率依舊比較低。
同時沒能大規模引入刺刀以及線列戰術,這一點對燧發槍的普及裝備影響更大。
刺刀以及線列戰術,才是體現燧發槍優勢的關鍵,沒有這兩樣東西,燧發槍其實還不如火繩槍好用的
而這個時期的歐洲人還是把燧發槍當火繩槍用,并繼續和長矛手進行混編的,只不過長矛手的數量已經大幅度削減,從二十年代的一比一,已經發展到了如今的二比一甚至三比一了。
作為和外界交流比較頻繁,又直接接觸俄羅斯,并獲得俄羅斯扶持的準格爾,他們自然也通過一些渠道獲得了燧發槍,不說歐洲人裝備的一些擊發率不高的燧發槍,就連楚軍裝備的二年式燧發槍,他們其實也通過一些地下渠道獲得了少許。
其實他們也嘗試過想要彷制楚軍的燧發槍,但是他們彷制不了……其他的一些細節上的改進倒是可以搞,比如防風蓋,刺刀,標尺,槍托這些東西其實都能照這樣子抄。
當年明軍和東擄人都能抄襲楚軍的火繩槍,如今準格爾抄襲楚軍的燧發槍也不奇怪。
但是有一點他們是抄不了的,那就是彈黃!
大楚帝國的燧發槍,其實和歐洲的燧發槍的最大區別是在槍機上,而槍機上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彈黃。
大楚帝國采用的是短彈黃,歐洲國家的燧發槍上的槍機采用的是長彈黃……
為什么會有一長一短……因為材料問題。
大楚帝國花費巨資,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專門為了燧發槍而研發出來的彈黃更加堅韌,使得能夠以比較短的彈黃作為擊發動力,并產生足夠的火星點燃火藥。
而歐洲的同行們,顯然是沒有國家或大型企業專門花費巨資和召集技術人員,去研發更優秀的彈黃,因此他們只能使用性能差一些的彈黃,為了盡可能的確保彈黃力度,他們的彈黃往往也比較長。
就是這么一個小玩意的區別,直接導致了大楚帝國和歐洲的燧發槍出現了巨大的性能差距,擊發率相差比較大。
如此也就導致了楚軍敢全面列裝燧發槍,而歐洲的同行們只能猶豫糾結,沒膽子全面換裝燧發槍。
歐洲軍隊尚且如此,準格爾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更不可能解決燧發槍的技術難題,根本不可能和大楚帝國一樣大規模的全面列裝燧發槍。
他們要是真大規模列裝不成熟的燧發槍,真打起來還沒有直接使用火繩槍好使呢。
這……也是歷史上滿清王朝沒有大規模裝備燧發槍的緣故,不是他們不想,人家也不傻,就算防漢不給綠營使用,但是給八旗用也是可以的啊……
不用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技術太渣,造出來的燧發槍不好使。
這在清緬戰爭,準格爾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