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自從襲擊楚蠻子的運輸車隊失利后,丹巴的感覺就很不好!
那支楚蠻子運輸車隊遠超想象的火力,那看似單薄卻仿佛要塞一樣的空心車陣,這一切都讓丹巴有了很不好的感覺。
也許,楚蠻子的實際戰斗力和他們預料的不一樣。
也許,楚蠻子當初能夠干脆利索的干掉東擄,依靠的不僅僅是中原地區的龐大人口和錢糧,還有他們那不同尋常的作戰模式。
一種讓他看不懂的作戰模式。
大楚帝國能夠干掉東擄,這對于旁人而言并不算是奇怪的事,畢竟大楚帝國作用中原繁華腹地,擁有足以讓周邊國家絕望的人口以及龐大的錢糧。
只要中原王朝自己不是太作死,那么單純靠人口和錢糧都能把周邊的任何一個國家活生生的給堆死。
東擄,也不會是例外!
之前東擄之所以能夠壓著同為中原王朝的明王朝打,純粹是明王朝內部出現了問題,并不意味著東擄人本身有多么的強大。
東擄本族人口不過數十萬,又處于東北苦寒之地缺乏錢糧,這些都是東擄的硬傷,對上處于王朝末期,內部動蕩不安的明王朝時能夠贏,不代表著對上處于立國初期,國力處于快速上升階段的大楚帝國也能贏。
說的不好聽一些,哪怕楚軍光靠人口和錢糧,源源不斷的武裝一堆戰五渣排上去和東擄打仗都能把東擄給活生生耗死。
這一點,準格爾的很多人都保持了同樣的觀點,丹巴也不例外。
因此在面對大楚帝國的沖突以及戰爭的時候,準格爾內部的意見雖然多有分歧,但是大體上的意見還是能夠統一的,那就是絕對不能和大楚帝國正面對上,比如說絕對不能犯傻主動去攻打嘉峪關,然后做什么殺入中原的春秋大夢。
越是靠近大楚帝國腹地,那么對于準格爾而言,這一場戰爭就越是沒有勝算。
同時戰爭也不能放在漠南蒙古或漠北蒙古等地區,因為大楚帝國已經掌控了上述諸多地區,并掌控了大量的騎兵部隊。
這些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有著大楚帝國中原腹地的錢糧支持,同樣是很難打的。
因此,戰爭的爆發區域最好是在原葉爾羌汗國的疆域里。
在這里打的話,楚軍就需要跨越漫長的河西走廊,然后再跨越數百公里的戈壁灘和沙漠跑到哈密和準格爾方面作戰。
光是這一條漫長的補給線,就能夠讓大楚帝國方面把大量的力量消耗在路上。
網
到時候,等到哈密方向爆發戰斗的時候,準格爾方面面臨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如此,準格爾方面才會在哈密方向囤積兵力,但是卻放棄了赤金鎮、瓜州、沙洲等地,就是為了拉長楚軍的補給線。
再從中尋找機會!
比如說掐斷楚軍的補給線,哪怕不能徹底切斷,但如果能夠阻撓一二,也能夠對戰局有極大的影響。
如此,才有了丹巴率軍出征,繞過了楚軍重兵集團,穿越沙漠和戈壁灘一路殺到臨近瓜州的地區。
在出征之前,丹巴信心滿滿,認為自己的這一千精騎,哪怕不能徹底的封鎖并切斷楚軍的補給線,但是應該也能夠楚軍的后勤造成一定的威脅,比如說迫使楚軍主力減緩,甚至停止繼續前進;再比如說迫使楚軍調集更多的兵力用來保護后勤線,這保護后勤的兵力多了,前方用于進攻哈密的兵力自然也就少了。
哪怕大楚帝國號稱有什么一百多萬軍隊也改變不了。
因為大楚帝國在西域地區能夠投入多少兵力,并不取決于大楚帝國有多少軍隊,而是取決于大楚帝國能夠維持多少人的后勤。
而要維持一條從陜甘地區到哈密的漫長補給線……無數糧草和彈藥都要從后方運輸上來,甚至深入沙漠戈壁灘地區的部分區域后,連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