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十四年十二月,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爭吵后,陸海軍方面終于是敲定了軍費分配以及出兵分配任務。
在這一次陸海軍合作里,充分體現了拿多少錢辦多少事的原則。
陸軍和海軍方面,根據自己動用的兵力多寡,軍費成本高低進行軍費分配以及后續的戰利品分配,講究的是一個童叟無欺。
根據雙方敲定的作戰計劃,海軍方面將會負責海上運輸以及護航,同時負責負責在海上擊敗柔佛王國的海上力量以及阻擋荷蘭人可能發動的軍事干涉。
同時海軍還會派遣一個陸戰團從馬來半島最東部的柔佛王國控制區,也就是獅城一帶進行登陸并掌控該地,而此地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
掌控該地,再加上必要的海軍支持,就能夠掌控馬六甲海峽最東端的通道。
如此是為了確保大楚帝國的海上力量能夠安的通過馬六甲海峽,以支援后續在馬六甲城以及整個馬來半島地區的作戰。
甚至對于大楚帝國而言,其實馬來半島的其他地方都沒有新加坡重要,因為新加坡所臨近的馬六甲海峽最東端,是整個海峽里最狹窄的地方,同時還存在著一片小群島,即廖內群島,這片群島和馬來半島東部地區一樣,目前歸屬柔佛王國控制。
基于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馬六甲海峽東端的重要性,這個柔佛王國很自然也就成為了大楚帝國的敵人。
因為柔佛王國目前掌控著馬六甲海峽東端,不把他們干掉大楚帝國就無法控制這一地區,不控制這一地區,也就談不上保障進出馬六甲海峽的安。
相對來說,倒是馬六甲海峽的其他地方,比如說如今頗受葡萄牙人,荷蘭人重視的馬六甲城,大楚帝國方面其實對之興趣倒是不大。
唯一的興趣就是殺進去,然后抄沒此地的諸多財物以補貼軍費開支。
至于把這里建設為龐大的港口,駐防重兵之類的則是興趣缺乏。
因為馬六甲城所在的馬六甲海峽,已經非常寬闊,已經很難進行面的封鎖了,遠不如直接在馬六甲東端進行封鎖更有效。
在馬來半島戰役發起之前,大楚帝國就已經敲定了未來要在獅城建立一個龐大的中轉港口以及海軍基地的計劃。
有了獅城,在加上大楚帝國在馬來半島西海岸的海軍基地,就能夠一東一西,保障馬六甲海峽的安。
如此也就有了海軍將會派遣一個海軍陸戰隊團在獅城登陸,并控制該島的作戰計劃。
是的,獅城,其實是一個島嶼……并沒有和馬來半島直接陸地接壤,中間還隔著一條小海峽‘柔佛海峽’,這條小海峽也是往來南海和印度洋之間的主要航道。
海軍方面的作戰計劃還是比較謹慎的,并沒有第一步就選擇在馬來半島登陸,而是選擇在獅城登陸,然后控制該島嶼,并依托海峽為天險防止柔佛王國的反補。
只要讓大楚帝國海軍在獅城的登陸初期穩住陣腳,那么依靠一整個陸戰團的力量以及海軍戰艦的輔助,柔佛王國別指望能夠反攻拿下獅城,哪怕是荷蘭人參戰加入其中也是不可能奪回獅城。
而控制了獅城后,大楚帝國的海軍戰艦就能夠在獅城停泊,補給,休整,并利用獅城的港口作為海軍基地,就近在附近海域進行作戰。
如果沒有獅城作為海軍基地的話,那么大楚帝國海軍的每一次作戰都只能從北甲或者干脆是金蘭灣出發,跨越遙遠的距離和柔佛王國或荷蘭人東印度公司的艦隊進行交戰了。
一個搞不好,那是要完蛋的。
海軍方面的晉升,羅志學是表示贊同甚至欣慰的。
因為和陸軍方面在武器裝備領先其他軍隊不一樣,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其實在技術上沒能做到領先,頂多就是數量多而已。
并且人員上的技術優勢也不見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