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斌突然想起了穿越之前看到的那篇帖子,在講述燦龍劍的背景故事部分,最后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鄭武帝將其封印在了永和宮大殿上的第五根殿柱之中,期望它能在危機時刻現(xiàn)身,指引著在任的皇帝挽救鄭朝江山。”
其中有兩個字很重要,那就是“指引”。不僅僅是幫助,而是要指引,難道說……
路小斌將燦龍劍從袖口的布圈中取出。因為要依靠燦龍劍的“鼓舞”來增強一方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用“威嚴(yán)”來打擊削弱敵方軍隊,因此路小斌除了施放刃閃和環(huán)形閃、環(huán)月閃的時候短暫將其收入劍鞘之中外,其余時間都只是將其直接放進(jìn)布圈內(nèi)。
寶劍取出后,淡梅的眼睛突然一亮,因為她看到了光。
“陛下,燦龍劍在發(fā)光!”
“不錯,朕也看到了。”
夜間的視野對光線的變化更為敏感,因此其他人也都發(fā)現(xiàn)了燦龍劍的變化。燦龍劍的光不是在劍身上隨意散射,而是在劍身前匯聚成為一束,就像手電筒一般。
這確實很神奇,只是……
“這又有什么用?”
年輕心急的顧青云按捺不住好奇心問了出來。
“陛下不妨將寶劍指向那面墻壁上試試?”
聽到淡梅的提議,路小斌將燦龍劍舉到身前,將那道光束映照在了那面墻上。
起初這道范圍不是很大的光束在墻壁上并未引起什么發(fā)現(xiàn),直到路小斌無意地晃動寶劍之后,隨之一起搖動的光束在墻壁的下方掃到了一個輪廓。
“陛下,下面有東西!”
一名眼尖的禁軍士兵大叫道。路小斌同樣也發(fā)現(xiàn)了那個輪廓,于是趕緊將光移了過去,結(jié)果在那個位置發(fā)現(xiàn)了一個邊長約有半米的空心正方形印記。
顧青云走上前去在那個印記上來回摸索,但是既沒發(fā)現(xiàn)有機關(guān),也沒發(fā)現(xiàn)有其它的痕跡。
其他人也圍著那個東西想了半天,但沒人能破解這個謎題。無奈之下路小斌只得回身問淡梅:
“淡梅,你有什么主意嗎?”
“臣妾倒是有,只是不太肯定,故而不敢貿(mào)然說出來……”
淡梅不敢肯定的事情其實還是會有很高的成功率的,因為她是個小心謹(jǐn)慎之人,平日里即便是肯定能夠做到的事情也不會把話說得那么死。
“沒關(guān)系,眼下時間緊迫,大家都束手無策,你但講無妨。”
“既然陛下認(rèn)可,那么臣妾便說了。陛下何不用燦龍劍直接去攻擊那個東西試試呢?”
“你讓朕直接砍它?”
這個方法還真是簡單粗暴。剛剛也有士兵用手中的武器去砍那面墻壁,但是并沒有對其造成任何的傷害,不過燦龍劍并非尋常武器,或許會有不同。
更何況這是淡梅的建議,值得一試。
“陛下,臣妾只是猜想,還請陛下下手時不要太重,萬一這背后有什么機關(guān),被破壞掉可就麻煩了……”
原來淡梅遲遲不肯說的原因是這個,路小斌回了一句“放心”,然后站到距離那個輪廓四五米遠(yuǎn)的位置,一個前沖并且揮動寶劍砍了下去。
沒想到的是剛剛在士兵的刀下堅固無比的墻壁,在燦龍劍的攻擊下就如同餅干一樣脆弱。路小斌并沒有使出太大的力氣,整個墻壁卻如同拼圖一樣整齊地碎裂,然后嘩啦嘩啦地由上至下從墻壁上剝離。
看來這面墻也和之前那扇圓形的門一樣覆蓋著東西,只是這件東西要更加難以發(fā)現(xiàn)。
在一層墻皮脫落之后,一扇巨大的門出現(xiàn)了。這扇門與通道同樣大小,散發(fā)著藍(lán)色的光輝。大門緊閉著,只是門縫處的偏下位置有一個正方形的缺口,里面有一把刀,和一只張著嘴朝上,等待喂食的龍頭。
那個方形正是剛剛寶劍的光束映照出來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