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250.廚師的手藝挺不錯(祝周末愉快哦)
易喬木很給力。
請客吃飯的地方選在了縣里,不過不是縣里任何一家飯店,是在縣漁業加工廠的食堂里進行。
海福縣沒有多少工廠,但這是漁業大縣,自然是有漁業加工廠的,翁洲的漁業現代化工作進展在國內各地區內屬于較快行列。
民兵們上了碼頭,然后石大壽喊話,讓大家伙按照生產隊為單位,排隊去往縣漁業加工廠。
國內多年無戰事,民兵力量逐步被削減,現在是以島嶼為單位,每個島嶼有一支民兵小隊,總計十二人,兩名領導是組長副組長,十個組員能分成兩個戰斗小組。
他們排著隊進入漁業加工廠,一座充滿魚腥味的廠區。
一群壯漢和青年排隊走在馬路上的場景還是挺少見的,路上的人紛紛扭頭看他們。
大膽一行人昂頭挺胸走的踏踏實實,他們統一的服裝、收拾的干凈,不怕被人看。
這樣其他生產隊的民兵就嘀咕:“穿了身三片紅而已,牛什么?”
“就是,現在城里人早不愛穿三片紅了,人家現在穿的確良襯衣、穿西服。”
“王老師你那里還有沒有三片紅了?給我留一身!”
王憶沖李巖松揮了揮手,說:“衣服沒了,不過我給你們兄弟帶了方便面。”
李巖松高興的跑過來,他很自來熟的拉開王憶背包看了看,很滿意:“帶了這么多?這下好了,回去讓我兒子吃個夠。”
多寶島上的民兵隊長是丁得水,他喝道:“巖松你回來,無組織無紀律!”
李巖松混不吝,他滿不在意的走回去說道:“這又不是去出任務,就是一起去加工廠而已,這有什么組織有什么紀律?”
漁加工廠是fh縣工業的長子,它是建國后縣里頭辦起的第一座工廠,當時縣城規模小,為了方便職工上下班所以工廠建在了當時城區的邊緣。
可是時過境遷,二十多年過去了,盡管城區發展緩慢可終究是在發展的,以至于如今廠區已經被包進城里頭了。
工廠保留著五十年代的風格,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廠子磚石墻壁長了青苔、掛上了爬山虎,窗戶里的鐵欄桿銹蝕滿滿,大門里面的操場上豎著兩個木制籃球架,今天風大,它們在搖搖欲墜。
廠子里面多有標語,一條橫幅長旗在風中獵獵搖擺,上面寫著‘熱烈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60周年’。
墻上有白色油漆大字,不過油漆脫落字跡有些模糊了,寫著:抓革命,促工作,促生產,促戰備。
旁邊還有一條稍微新一些的白色大字: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永垂不朽!
食堂是一座紅墻老建筑,像是22年鄉鎮廠房,只有一層但層高怕是得五六米,很高大。
易喬木已經等在這里了,看見眾人后他笑著招手還特意來跟王憶握了握手說:“進去隨便坐,咱們都是一起參加過斗爭的同志,是戰友,不要客氣。”
石大章聽到這話猛然來了一嗓子:“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八億人口,不斗能行嗎?”
“什么八億人口?”易喬木的學生田軍笑道,“今天剛出的報紙,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大會結束了,咱們中國人口正式邁入了十億大關!”
聽到這話民兵們議論紛紛,整體來說很高興:“人多力量大!”
食堂里頭是圓桌,擦拭的干干凈凈、擺放的整整齊齊,一張桌子能坐十個人,正好是每個民兵小隊的隊員們坐一桌,然后隊長、副隊長們坐另一桌。
這里面也有宣傳口號,‘反對浪費、反對大吃大喝’,‘節約也是建設社會主義重要的一條道路’。
另外正對門口的北墻高處貼著一排的大紅紙,上面寫了一行字: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