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開始流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說法,有文化沒文化的都喜歡強調這句話。
這兩年宗族觀念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以前堪比村長村主任的族長們威信銳降。
反而是22年好些農村地區更講究宗族觀念,比如他在網上看到過很多地方集體修族譜或者集體修橋鋪路的事。
按照他的理解,應該是人的觀念暫時被大包干的模式給沖擊了,以后隨著時間推移,人心和人的觀念重新回落,會再次把鄉情給撿起來。
簡單來說,改革開放之前外島的社員過于注重大集體的利益,現在則特別的注重自家利益。
就像回學這件事,不怪回學爹傷心沮喪,漁民的生活跟農民不一樣,農民靠種地養家糊口,家里沒了男人日子會難過,可女人能頂上去,好歹還能繼續種田養家。
漁家人全靠搖櫓出海打漁來養家,這就是男人的活計,女人是做不來的。
所以外島自古以來特別講究家族互幫互助,誰家男人在海上出事了,宗族各家各戶會有力出力有糧給糧然后把出事人家的孩子拉扯大、把出事人家的老人給送走。
這是一條潛規則,畢竟誰也不敢說哪天在海上出事的會是自己。
但這兩年家家戶戶或許剛過上自己的日子,并且確實各家都比較窮苦,再有人家里出事,近親們不太會去幫忙了。
回學家里現在就是這樣,他死在海上后生產隊的鄉親都避著他們家里老人走。
王憶跟著回學爹去他們家,到了巷子口一看,家門外一男一女倆小孩在玩沙子,而就在他們剛才來的路上還有一群小孩在玩抓特務的游戲呢。
兩個孩子是回學的二女兒和小兒子。
他們看見回學爹回來便興高采烈的迎上來。
回學爹抱起孫子說:“二丫、小伢,快叫王老師。”
兩個孩子還小,看見王憶這個陌生人只會往爺爺懷里身后的躲藏。
但王憶掏出一把奶糖遞上去后他們倆態度就變了,先搶了奶糖然后歡快的叫:“王老師、王老師。”
王憶笑道:“你們兩個怎么自己在這里玩呢?外面有好些小伙伴呢,你們去找他們一起玩吧。”
四五歲的小閨女說:“他們不跟我倆玩了。”
回學爹聽到這話頓時悲憤,指著外面對王憶說:“王老師,你看見了、聽見了,你是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的,對不對?我家回學剛沒了,家家戶戶都躲著我們了!”
王憶心里五味雜陳。
媽的這也太夸張了。
淳樸的鄉情呢?
現在的社會怎么會變成這樣?
他小時候的經歷就挺慘的了,從小沒了母親少年失去父親,可是老師對他格外關愛,同學的父母也沒有因為他是孤兒就不讓自家孩子跟他玩,頂多一些霸道學生會去欺負他。
但現在他都原諒那些學生了。
畢竟混的沒有自己好……
琢磨了一下這件事,他又暗地里搖搖頭。
不行,不能輕易原諒他們,好歹去刺激刺激他們。
自己混的好,這些欺負過自己的人混的不好,如果自己不能去刺激一下他們,那自己不是白白混的好了?
再想一想,他又搖搖頭。
自己覺悟怎么這么落后了?什么叫刺激刺激他們?這叫激勵激勵他們!是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這么想著王憶露出笑容,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而回學爹看著他又是皺眉搖頭又是微笑點頭,還以為他找到解決自家困境的法子了,趕緊點頭哈腰請他進門。
王憶也趕緊進門。
他真挺想幫幫回學家里的。
這次回學家發生的事也真的對他沖擊挺大的。
按照他對農村的理解,應該是鄉情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