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315.天涯一號
看著王憶情緒陷入低沉狀態,饒毅笑了起來,問道:“王總,你這書是多少錢收上來的?”
王憶不答反問:“怎么了?”
饒毅擺擺手說:“王總你別誤會,我不是要打聽你的隱私,而是想要告訴你——”
“這本《花間集》雖然不是宋版書,卻也是個寶貝,它的存世時代比宋晚了一個朝代,應該是元朝的善本!”
這話讓王憶精神一振,問道:“這有譜嗎?”
饒毅翻開書給他看印章:“這些章沒有問題,它們只要沒有問題,那我們專家的判斷就沒有問題。”
“說實話吧,這書我一開始就估摸它是元朝善本,不是你以為的宋版書,只是你在微信里表現出來的傾向性太強了,我這邊不好回應,所以就讓你帶過來咱們現場看。”
“現在親眼看過了,我和我們專家的判斷一致,這應該是元朝當時印刷出來的一版《花間集》之一。”
“這一版的《花間集》是一套書,每一卷是一本書,為什么?跟這個紙張有關系。”
他捻了捻書籍的紙張讓王憶自己試:
“這是小牛皮手工鞣制而成的紙張,做了特殊處理,一張牛皮分層成了紙,但它遠比紙更厚實,而《花間集》通本書卷數較多,于是便分卷成冊。”
王憶點點頭:“這是蒙古和元朝皇庭、貴族們所用的一種紙?我看過一部紀錄片介紹這種紙。”
饒毅笑道:“對,剛才我上手摸出它的材質后便做出這判斷了,王總既然了解這種獨特的皮革紙技術那我就不多說了,咱們圍繞這本《花間集》聊幾句。”
“自《花間集》誕生以來,這部詞集就是一部文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難得珍品,不管它在歷史上曾經遭受過什么樣的非議,反正以現在眼光來看,它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收藏價值、歷史價值的名作。”
“因此對于古今藏書家來說,這么一本名動天下的詩集肯定是值得自己收藏的,在古代造紙技術欠發達,像《花間集》這種珍貴書籍一旦印刷出版,那都會被人所收藏,只是善本珍貴程度不一樣,收藏者身份不一樣。”
“咱們都知道,活字印刷術誕生于宋朝,而花間集誕生于宋朝之前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它第一次被大規模印刷就是在宋朝,進而得到了廣泛傳播。”
“經宋一朝,《花間集》被文人廣而告之,到了元朝這詞集名氣更大了,得到了多次印刷,每次印刷所得的套書都有人收藏并記述下來。”
聽到這里王憶有些明白過來,問道:“這本書有現存的記錄進行身份的佐證?”
饒毅笑著點點頭:“對,這套書印刷出來之后一直出入于名門宦族之家,在長達800年的歷史中,一直是名家遞藏、流傳有序。”
“不過元朝本就是短命王朝,之后亂世更迭,百姓流離失所,各種古籍善本跟著流離失所,導致整套的《花間集》流落民間。”
“還好當時這版書是用小牛皮紙印刷的,相對來說不容易破壞更容易保存,這才保存到了現在,而且……”
聽著他的介紹王憶扯了扯書紙。
歷經八百年的小牛皮應聲而裂……
饒毅見此頓時急眼了。
他也不去‘而且’了,趕緊抓住王憶的手臂叫道:“王總你怎么了?這就算不是宋版書也是元朝古籍善本,這是善本啊!你怎么能毀壞它?!”
王憶尷尬。
他哪知道自己輕輕一撕扯,被饒毅贊不絕口的小牛皮紙就會碎掉?
饒毅白了他一眼說:“大哥,這八百年了,八百年啊,別說是牛皮,就是鋼鐵的也應該腐蝕的不堪一碰!”
王憶解釋道:“我魯莽了,確實魯莽了。”
“我尋思那孫悟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