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380.領導,我們有困難(怒更一萬八)
葉長安帶著縣里奔小康工作組的幾名得力干將站在門口,他環顧著這個生產隊不言不語。
只有臉上帶著笑容。
高深莫測、讓人琢磨不透的笑容。
相公島的支書項宏瑞心里有些惴惴不安,這大領導是啥意思?
倒是市里來的領導魏崇山笑容很和煦,說道:“老人家,您孫女婿嗓子不舒服那就不讓他開口說話了,我們進去、去您家里看看能行嗎?我們這些同志想看看咱們外島生產隊奔小康工作開展的怎么樣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領人民群眾大踏步奔小康是國家在1979年12月6日提出的一個戰略構想,旨在規劃一幅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
而小康社會是什么樣子呢?
現在國家有標準,一個不算夸張的標準,便是老百姓衣食無憂、能安心生產。
從79年開始,各縣城陸陸續續成立了奔小康生活工作組,到了今年這個工作更是被劃到了重點區域,各省各市都有主管領導掛帥。
并且,國家要求領導們要去一線去視察、去切身實際的認知當前農村的發展狀況。
就在這種情況下,各縣、各公社或者說鄉鎮都給轄內的生產隊、村莊進行了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評級,大致分成三個檔,貧困村、發展村、小康村。
海福縣的生產隊分檔工作是在去年展開的,其中長龍公社有三個小康村的標準、三個貧困村的標準。
問題是長龍公社數了數,發現手頭上沒有那么多小康村,滿打滿算能達標的也就倆。
可縣里給了三個份額的指標,那這怎么弄呢?于是他們靈機一動把相公島給填上了!
他們的想法是,反正生產隊有三個指標,而相公島距離主島最遠,市里以后要下來檢查,那肯定不會選擇相公島去自找苦吃。
結果本月市里下鄉了,找縣里要檢查名額,不知道為什么,縣里竟然指名道姓的建議來相公島檢查調研。
這可把公社和生產隊給急壞了。
不過建設小康社會無非一個吃飽穿暖的問題,于是公社就決定糊弄一下,他們從糧管所借調了一批糧食送到了相公島分給家家戶戶填充米缸。
又從縣里招待所、公社的招待所等地方借調了被褥送過來,演戲演全套,他們還送了一些收音機、縫紉機、鐘表之類的家電過來給生產隊撐場子。
作為交換條件是今天中午各家各戶可以用借調來的糧食蒸一鍋饅頭——但也只準蒸一鍋。
但家家戶戶都是白面大饅頭這種事過于異常,于是公社和項宏瑞討論后,聯系了項信譽選擇在十月三號也就是領導造訪日安排女婿第一次上門。
外島風俗,女婿第一次上門好酒好肉進行款待。
這樣到時候由項信譽家里拔高生活標準,到時候領導們再看到其他家家戶戶有白面饅頭吃,那不就覺得正常了嗎?
大領導發話了,項宏瑞又在一個勁使眼色,那項父沒轍,只能卑躬屈膝的陪著笑臉讓他們進門。
項宏瑞走在最后,跟項父低聲問:“叔,你怎么回事?剛才怎么還堵門不讓進?”
項父干笑道:“沒事沒事。”
他沒法解釋。
再說家丑不可外揚。
現在全隊上下都知道他們家里的大孫女嫁進城里找了個端鐵飯碗吃商品糧的金龜婿,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羨慕嫉妒恨呢,他可不能自曝家短。
再再說劉大順說話不好聽也算不上什么家丑、家短,畢竟這小伙子本性實在。
項父仔細想,這孩子真是要啥有啥、哪里都好,可惜的是長了張嘴還不是個啞巴!
領導們進門,王新米看到葉長安后歡喜的叫道:“小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