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425.精選優秀隊集體(求一下票哈)
雕母錢是銅錢,但跟常見銅錢不一樣,黃銅鑄造,更加厚實。
尋常銅錢是鑄造出來的,雕母錢則是手工雕刻而成,然后用作印范的制錢模型。
因此,雕母錢又叫做祖錢,是普通銅錢的祖宗輩的錢,用它來印子孫輩的錢。
但它翻印出來的還不是去市面上流通的銅錢,是要翻印鑄母錢,鑄母錢才是進一步印造出尋常銅錢的‘模具’。
這樣作為市面流通銅錢的祖宗,雕母錢這種模具要厚實結實,要字口深峻、筆畫清晰,不能粘連模糊,不能有一點問題。
因為具有如此多的優點,雕母錢的價值自然要比同期尋常銅錢貴得多。
這點也是王憶前段時間瘋狂搜集銅錢之后了解到的信息,并不完善齊全,但他已經知道雕母錢的價值。
雕母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但之后幾個朝代出現的雕母錢并不多,王憶隱約記得,22年所發現的存世最早的雕母錢是明代嘉靖通寶,如今珍藏在金陵博物館里面。
不過清朝錢幣數量多、版別也復雜,這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前的各個朝代,加上清朝的資源和技術也要比前朝更好一些,而且清朝隔著現代會更近一些,所以流傳下來的雕母錢最多的便是清代大錢。
王憶手里拿到的幾枚銅錢便全都是清代的雕母錢,最遠的是一枚“乾隆通寶”,然后有“道光通寶”、“同治通寶”,這些雕母錢都是一枚,只有“宣統通寶”是有三枚。
一下子收獲到六枚雕母錢王憶挺高興的,不知道這些錢能不能帶到22年去,能的話那可挺有價值的。
這些雕母錢雖然在海水中保存多年、有所銹蝕。
可問題是它們很厚實,可以用機器稍微打磨拋光,有厚實的身板作為保障,打磨后的雕母錢跟原狀差別不大,但會漂亮精美起來,更能賣出大錢。
他之前看到的每一枚雕母錢都有個百八十萬——反正乾隆通寶雕母錢肯定是這個價格,這樣五枚雕母錢收集起來能給他回個幾百萬。
小眼網兜里多是銅制的假鈔印版,王憶把這些印版全給拿出來交給了王向紅收拾,他繼續仔細的找了找,再次在里面找出兩枚‘咸豐通寶’來!
要是能帶到22年,又是一百幾十萬進賬!
雕母錢的每一個品種存世量都極為稀少,一般最少可能只有一枚,多了也只有幾枚的數量。
畢竟它的作用主要是翻砂鑄造鑄母錢,一枚雕母錢所鑄造的鑄母錢數量基本上在100枚左右,不會很多。
王向紅看著他找這些銅錢,問道:“王老師,它們挺有價值的嗎?”
王憶笑道:“對,這是雕母錢,存世量應該很少……”
他把自己關于雕母錢的價值介紹了一下,最后指著銅錢上清晰的字跡紋路給兩人看。
歐人民看了個迷糊,王向紅多少識貨,說:“能看出一點手工鏤刻的痕跡。”
他又問道:“這種銅錢是專門用來鑄造市面流通錢幣用的嗎?”
王憶搖搖頭,把‘雕母錢’、‘鑄母錢’和‘銅錢’的關系講解一番,王向紅一聽這錢不是直接用來搞假錢的便失去興趣。
實際上即使雕母錢能直接鑄造出假銅錢也沒意義,現在已經是新中國了,不是清王朝時期,溥儀同志在戰犯勞改營里已經說過了:拉倒吧,朕的大清早亡了。
所以王向紅覺得這些銅錢對社會毫無影響。
網兜里的民國紙幣印版也沒什么用,但可以作為侵華日軍迫害中華民族的一個鐵證公布于眾。
得知這些印版的功能是生產假幣以及是在防空島所發現的之后,王向紅和王憶同時做出了一個猜測:
相傳防空島最早是有海盜水匪在上面生產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