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又快要熬過一年去了,寒冬的氛圍一天勝過一天,今年不是個好年頭,夏有旱情冬季寒冷。
可卻是他這輩子過的最舒服的冬天。
這不,前幾天剛吃了頓好的,現在又來一頓好的!
更好的是他得到一個消息,王家出文曲星了,王憶寫了一本書,這本書變成鉛字了!
老爺子不識字,可是拿到這本書后卻仔細的一頁一頁的翻閱。
他從里面看到的是一股氣,王家的一切正在積極向上的氣!
現在這年頭一個漁民或者說一個民辦教師能出版一本書可太難了,教師們清楚這一點,所以酒桌上王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這頓飯把王憶吃的很開心。
吃過午飯趁著天氣暖和,王憶親自開船把三人送去縣里。
王向紅跟了船,回來的時候直接拐向防空島,他們要去看磚窯建設進展也要卸下水泥。
王真堯等幾位壯年時代曾經去防空島奮戰過的老人也跟了船,他們要再去看一眼。
看一眼曾經奮斗過的地方。
等到磚窯廠建起,防空島的一切就跟他們的記憶沒有什么關系了。
路上他們便念念叨叨的說,防空島是外島的海防重要項目,誕生于五十年代反美蔣空襲時期。
當時翁洲地委主持了這項人防工程建設,他們發動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整修原有的洞穴、構筑起防空洞,以做臨時人員掩蔽部。
如今不知不覺,三十年過去,他們一個個的從壯漢變成了老漢,從威風凜凜變成了垂垂老矣。
船只靠上防空島。
島上如今情形跟以前已經有所不同,首先是野外能看到有轆轤架,這是挖出水井了。
然后山洞幾處入口都放了小推車,也有和好的水泥,另外最顯眼的還是高高堆起的磚頭。
磚頭的王向紅找徐進步買來的,不知道買了多少,修磚窯廠的工作是王向紅在負責。
另一個船舶停靠位的天然碼頭上豎起一個老舊的牌子,上面的白漆字跡有所脫落,但還能清晰看出這句話:
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看到這塊牌子,一位叫王真中的老漢激動的指著喊道:“嗨呀,多少年了?多少年了?這牌子還留著呢?”
王真堯對王憶笑道:“這防空島的活斷斷續續持續了十幾年,起初是反美蔣空襲,后來是防備跟北面老大哥大打戰略空戰還有核戰,當時我們是斷斷續續來島上干,每年都有這樣的標語牌。”
王向紅對這些牌子也有印象,他問大膽說道:“這些牌子是哪里找到的?”
大膽抹了把鼻子說道:“在里面山洞一張油布里找到的,找到了好些呢,你們跟我來。”
山洞每個門口都豎起了一個這種牌子,上面的標語確實極有六十年代的風味: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
不想爹,不想媽,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著為國家
戰晴天,搶陰天,刮風下雨當好天,加快建設大三線……
老漢們看到這些牌子后,好些記憶便被喚醒了,彼此指著牌子、指著人哈哈大笑、陷入連連回憶。
王憶帶著照相機過來的,舉起相機開始噼里啪啦的拍起來。
他帶的是數碼相機,空間足,隨便拍!
王向紅跟他笑道:“你別拍了,你知道啥是大三線嗎?”
王憶搖搖頭。
他只知道超一線、一線、強一線、弱一線、準一線,22年國家的城市都是一線城市。
王真堯立馬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哪里還知道領袖同志提起的三線建設?”
“當年領袖同志按照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略布局考慮,把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