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島上的機器暫時交給林金虎。
這份工作急不得,得等林金虎仔細研究機器的使用,然后學習船機維修技術來給外島的機動漁船提供幫忙。
當然,機械維修和養護并不是靠自己琢磨就能琢磨出來的東西。
王憶給他們帶了一些機器和打印出來的維修教程讓他們先探討著研究了解,林金虎是帶頭大哥,帶著幾個隊里對機械感興趣的小青年來學習。
他們可以慢慢學,先熟悉怎么使用工具對船機進行維護和保養,真要維修的話王憶還是要借用22年的力量:
但凡有需要維修的機器送到他們生產隊的維修部,那他就記錄機器所出現的問題,把機器的影像資料帶到22年去交給自己的維修廠。
到時候讓維修廠的維修工來出維修意見,他把意見打印出來帶到82年給林金虎他們看,讓他們根據22年的維修指導來開展工作。
這樣有些麻煩。
但卻是可以讓社員們增進維修技術的唯一辦法。
等到技工們熟悉機械行業了,他就從22年往82年帶生產類機器,制作一些機船能用到的五金件。
這是外島漁業工作的必需品。
王憶叮囑了社員們聽從林金虎的安排,自己先開船回到天涯島。
海上冬天的時間總是很慢。
可是風很大、海浪很大,草木掩于荒蕪,漁船掩于浪濤,島上的老人孩子們則待著陽光中。
山枯水瘦,風一吹、浪一卷,無垠海水化為白芒。
白茫茫的海水浩瀚無邊,天氣凜然,還好陽光總是暖洋洋的。
王憶停船,看到一些屋前南墻邊上坐著老人、娃娃和婦女。
老人看娃娃、娃娃打鬧,婦女們則在一起收拾一堆的網繩。
看見王憶他們先打招呼,王憶揮手回應:“都在這里曬著呢?行啊,今天天挺好,大家多曬曬,過兩天好像又有冷風來了,天氣也不好。”
“天氣不好就不出海了,”有老人笑起來,“咱就待在家里琢磨點吃的,烤點紅薯餅、炒點黃豆再燜上魚鲞,一天到晚美滋滋,是不是?”
聽到這話娃娃們用臟兮兮的手背抹抹嘴,抓著各自的爺爺奶奶開始嚷嚷著要烤紅薯餅吃。
有婦女遭不住孩子的磨蹭,就拍拍手站起身要回家,然后她問王憶:“王老師,你吃不吃烤紅薯餅?我一道給你烤點。”
王憶笑著搖頭:“算了,我不吃了吧,最近胖了。”
“胖了還不是好事?”所有人都詫異了。
這話沒法解釋,兩個時代理念不一樣。
王憶轉移話題問:“你們這是弄了些什么網繩?我以前怎么沒看見?”
婦女們說道:“這是養淡菜用的,隊長剛從外隊買回來的,都是舊東西。”
“我們這是在守衛漁業!”有愛開玩笑的婦女說,“隊長安排我們收拾漁業的侵略者!”
她說的侵略者就是網繩上的海貝,里面多數是牡蠣,也就是海邊人家說的海蠣子。
淡菜養殖是要在海中懸掛貽貝苗依附生長的繩索,這繩索就會吸引來大量牡蠣寄居。
所以每年收獲過淡菜之后,漁家的嫂子們都要在冬季漁閑時節收拾網繩。
王憶說要充分利用紅樹島和防空島四周的海域搞海洋養殖,于是王向紅便去買來大量二手網繩,準備收拾好后開春用來養淡菜。
淡菜就是貽貝,這是翁洲漁場發展最早的養殖項目。
不過養淡菜利潤不大。
王憶這邊先要養的是南美白對蝦,他已經讓邱大年在22年聯系養殖工具和蝦苗了,等周大圓把養殖技術吃透了,他就開始養!
82年養南美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