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上來說,天涯島建成的是直立式碼頭,這是外島最常見的碼頭,便于船舶停靠和機械直接開到碼頭前沿,可以提高裝卸效率。
像內河水位差大的地區或者有些島嶼地形有角度,他們會采用斜坡式碼頭,這種碼頭的前方得設有躉船作碼頭使用。
躉船是沒有動力的鐵皮船,可以理解成一個水上平臺,所以斜坡式碼頭就是在碼頭邊上放一條鐵皮船充當裝卸平臺。
這種碼頭由于裝卸環節多,船只難以靠近碼頭前沿,裝卸效率低。
從施工方式上來說,天涯島建起的碼頭是重力式、高樁式和板樁式等多種方式進行配合使用。
這方面是根據使用要求、自然條件和施工條件綜合考慮確定的。
重力式施工方式是靠一些建筑物自重和結構范圍的填料重量保持穩定,碼頭的主體用的就是這個,它的優點是結構整體性好,堅固耐用,損壞后易于修復。
而底部則是高樁施工,因為海底參差不平,測量了海底地形情況后工程隊使用基樁來統一高度:
先把樁的下部打入海底,上部高出水面,然后再利用重力式施工方式將一些建筑材料的主體成分送入水中,圍繞基樁完成建設。
高樁之間是透空的結構,波浪和水流可以在平面以下流暢通過,這樣對海浪沒有產生完全的阻礙,不影響海水交換,可以減少淤積。
23年時代都是用大型預應力混凝土管柱或鋼管柱了,現在還不行,用的是水泥防腐蝕樁,造價成本低一些但建筑材料的耐用性會差很多。
王憶看了施工圖紙也了解了碼頭施工進展,這樣一來便對工程情況有了底,帶上魚竿去甩梭魚。
年后紅樹島的開凌梭真不少,在水下成群結隊。
不過沒形成大魚群,它們是度過寒冬后來紅樹島四周的海底覓食的,然后會去各河口區產卵。
這個過程中它們會做短距離洄游,天氣降溫開始至十二月份到海水深處越冬,翌年開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長育肥,形成漁汛。
之前來的五艘船便是想來捕撈梭魚,開凌梭很有名,城里人也喜歡。
但在這里撒網捕梭魚意義不大,不是捕撈不到,它有所收獲,可收獲不佳。
像天涯島這邊連續撒下漁網收起來,漁網里的梭魚零零散散。
反而是甩梭魚的收獲很好。
這是因為梭魚形成漁汛的時候是以大型魚群密集洄游,可現在它們來到紅樹島是來進食的,到來后就分散開了,是小群小隊,不值得大漁網來捕撈。
大漁網效率反而低。
但它們很餓了,所以拋灑魚鉤后上面帶著魚餌,可以很好的誘惑它們。
王憶這是第一次如此簡單的釣魚。
現在的紅樹島一帶絕對是釣魚老的天堂。
打窩?完全不用,扔下魚鉤就有魚上鉤!
他這邊拋灑魚鉤后往回收,連續釣到了梭魚,而甩梭魚用的是多鉤魚線,有的人一桿下去能收回三四條的梭魚。
梭魚活力十足,在魚線上蹦蹦跳跳,那修長滾圓的身軀有力的抖動著,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
兩個字。
很潤!
而且紅樹島這里的梭魚個頭大,天涯島一帶能捕撈到的梭魚都是三四十公分,這里下鉤后時不時就能收起半米多長的家伙。
時不時還有人突然就拉不動魚線了,這是有超過一米的梭魚出現了。
秋渭水就碰到了一次,她下鉤之后沒一會便發現魚線緊繃趕緊往回收,結果一收之下魚線卻拉出去更長了!
她急忙招呼旁邊的王憶,王憶見此知道她碰上了大魚便去幫手。
結果魚線越繃越緊、放出去的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