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會是慶功會,慶祝成功招待滬都第二冶煉廠的工人和干部來福旅游之事。
本來王憶覺得這有點小題大做。
旅游公司成功的招待了一伙游客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嗎?不是責任范圍內的事嗎?這種事怎么還要慶祝?
結果去了之后他才知道,冶煉廠全體人員對這次旅游活動非常滿意,然后冶煉廠工會出面與旅游公司簽訂了合同:
從今年5月份開始,他們全廠工人要分批次來福海旅游休養,每批四十人,時間為四年。
簽訂合同之后,財大氣粗的冶煉廠便給他們城建局支付了二十萬元。
而現在縣里頭四處搞發展,正是需要錢的時候。
二十萬元不算多,可如果能全部投用給旅游方面那還是能解決一些問題的。
另外就是個士氣問題。
旅游公司這邊剛開張去賺到了二十萬塊、拉到了一個大客戶,這是開門紅,大大的鼓勵了縣領導和旅游公司的職員們。
于是慶功宴舉辦的相當熱烈,還是從大眾餐廳訂的菜。
這也算是投桃報李。
王憶在此次招待游客之行前提出了很多建議,旅游公司也采納了這些建議。
事實證明,他的建議是很有用的。
再加上他還有葉長安這層關系,所以席間跑來找他敬酒、跟他拉關系的人還不少。
王憶對此倒是敬謝不敏,他在這里悄悄的研究當前年代下的福海海水養殖業的情況呢。
從50年代中期開始,福海就興起了海水養殖,最早是養海帶,這個最簡單。
到了七十年代開始,貽貝也就是淡菜養殖異軍突起。
而改革開放后,淺海養殖業發展迅速,梭子蟹、石斑魚、對蝦、海參鮑魚、鰻魚等養殖項目受到歡迎。
特別是鰻魚養殖,這兩年相當時興,隔壁佛海在這方面搞個的尤其是有聲有色,鰻魚都出口到小鬼子那邊給國家創外匯了。
海洋水產業是福海的重中之重,各領導不管是哪個單位的,對此都頗有了解。
這樣看到王憶在研究縣里的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歷程和進展,黃宏瑞等領導就跟王憶圍繞這話題攀談起來:
“王老師想了解咱們福海地區的海水養殖工作啊?老劉,你是專家,你來說幾句。”
黃宏瑞口中的老劉叫劉文生,這領導是從漁業局調過來的,他對這方面的工作尤其熟悉。
劉文生便說道:“根據考察吧,咱們福海的海水養殖行業起步挺早,從時期開始就搞起來了,最早是養紫菜和墨魚。”
“這事得有半個世紀了,那時候一些專家在咱們海面上先進行了墨魚人工孵化試驗,從大灣捕撈墨魚親體,放到籠子里在海上交配產卵,實行了人工孵化。”
“也是這段經歷,讓咱們新中國時代的福海地區海水養殖方針有了方向,叫‘以捕為主、捕買并舉’,以捕撈親魚為主,捕撈親魚和采買子魚養殖并舉。”
“我記得咱們建國后最早搞的那個海藻養殖,就是自己捕撈了海藻苗進行試養,然后成功的。”黃宏瑞說道。
劉文生說道:“對,56年初冬,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在老鷹窩海灣進行了海帶苗試養。”
“然后南苗北移,咱們的海帶苗帶去渤海黃海養殖并收獲成功。”
“同年在咱們翁州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使用在礁石上灑石灰水清除雜生貝藻的方法增殖紫菜,也獲得了成功。”
海帶養殖曾經一度是福海海水養殖業的王牌產業,但從74年開始,海帶產品滯銷,到了81年水產供銷部門直接停止了對海帶的收購。
到了今年,全縣海帶養殖面積僅僅剩下三十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