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了一個侯爵,還世襲罔替,就連朱六九的兒子,也跟著被封了一個定遠縣的知縣老爺。
朱元璋本以為都這樣的顯貴了,朱桓也該滿足了,卻沒想到前兩日收到了朱桓貪污枉法之事,朱元璋便親自過來定遠縣了。
而舉報的,正是鄭士元,也就是馬車外面的那兩個人中的一個。
朱啟沒想到這鄭士元竟然如此的固執,舉報到太子那邊以后,瞧見太子沒動靜,竟然也不問兩句,直接就來舉報給皇帝了,要知道明朝這時候的政務,朱標和中書省都是先看的,做過注解建議之后再送去朱元璋那邊的。
這鄭士元直接跳過中書省和太子,這就是不把太子和中書省放在眼里了啊,而且他是明擺著覺得太子會袒護朱桓才這么做得。
好家伙,這一來二去的,得罪了不少人,有點唐朝魏征的架勢了,果然名臣都是這么有個性的?
馬車很快就到了定遠縣的朱府,這朱府也就是朱六九所居住的地方。
門口兩尊大石獅子,紅銅大門外站了一個門房,有內官上前去遞了名帖,那門房離開后沒多久,便見到有人急匆匆的跑過來,朱元璋這時候帶著朱啟下了馬車。
來人是一個頭發花白的男人,看上去比朱元璋都要老很多,但腿腳還是很利索的,見到朱元璋以后,就躬著身子趕緊下跪,說道:
“臣不知天子駕臨,未曾迎接,罪該萬死啊!”
朱元璋沒等朱六九跪下,就趕忙雙手扶著他起來,說道:
“我的老哥哥,都說了多少次了,你見到我不用跪的,來來來,咱們里面說話,我一路過來還沒吃飯呢,老哥給我準備一下吧。”
朱六九也是臉上掛著笑容,很親切的拉著朱元璋說道:
“皇上還沒吃飯啊?那趕緊的來,我這正要吃呢。”
朱啟對朱六九是有印象,雖然這記憶已經很淺了,但見到之后還是認識的,趕忙上前行禮:
“侄兒朱啟見過皇叔。”
朱六九也是滿臉帶笑,看上去就像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對著朱啟說道:
“上次見到還是小孩子,這都長這么大了啊!跟叔叔我還客氣什么,來來來,一起來。”
說著話,就見到朱六九帶著朱元璋到了內院里,廳堂上擺著一張大桌子,上面那是山珍海味,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那是應有盡有。
別的官員要是敢在朱元璋面前這么吃飯,怕不是當天就要被查辦一番了,但朱元璋看到朱六九吃的好,臉上卻更是高興了。
大家總覺得朱元璋是一個誅殺功臣,屠戮百官的皇帝,但朱元璋針對的大多數都是貪官污吏,大舉誅殺功臣,也是在朱標意外死亡之后所做,當然這舉動直接讓朱棣摘了桃子,那就是歷史上的故事了。
但朱元璋本人對于有恩于自己的人,其實是非常照顧的,比如鳳陽縣同村的劉繼祖,曾經給過朱元璋一塊薄地安葬家人,后來被封了后,世襲罔替,直到明朝滅亡之后。
就連曾經對自家困難袖手旁觀的大地主劉德,因為和劉繼祖是親戚關系,朱元璋不僅不怪罪劉德,反而還因此送了劉德三十畝良田,可想而知,朱元璋并非是歷史上那般弒殺殘暴之人。
朱啟不知道朱元璋是存了什么心思,一直默默不語的跟在后面,朱元璋跟朱六九吃了一頓飯,嘮了嘮家長里短的,飯席上倒也沒再說其他的。
而就在此時,外面有家丁過來稟報,說是少爺回來了。
這少爺,自然是定遠縣里的知縣老爺朱桓!
但此時,可還是官府上班的時間段啊。
朱六九這個當爹的,倒是沒有什么特別擔憂的樣子,只是對著朱元璋說道:
“皇上,桓兒回來了,你也好久沒見了吧?自從他當了知縣啊,可是天天都在想著為民辦事,絲毫不敢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