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把胡惟庸給拉下馬來,畢竟他和吳尚之間并沒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糾紛。
就連錦衣衛們也是一番調查之后,沒發現什么,雖說確實是胡惟庸舉薦的吳尚。
但不可能因為你舉薦的人是一個貪官,就把舉薦人給干掉吧!
真要如此,那怕不是整個大明官場上的人都要人頭落地了,就連劉伯溫也不例外。
更何況,胡惟庸已經在官場上干了這么多年,本身業績也是非常不錯,不可能因為吳尚一個人就被拉下馬來的。
朱啟知道,縱然自己拿著這些證據去找朱元璋,對于胡惟庸有些影響,但這么做卻并不能對他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
既然沒辦法起到決定性的傷害,那朱啟也就不去做多余的動作了,讓錦衣衛們將此事直接呈報給朱元璋就好了。
就當作正常錦衣衛辦案來處理吧,實際上也確實是正常的辦,只是朱啟叮囑了一下,又特意關注一下罷了。
朱啟這邊也算是成功的,把吳尚這個釘在吏部侍郎位置上的人給扳倒了。
對于胡惟庸那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畢竟吏部侍郎這個位置可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還是胡惟庸推薦吳尚去做的,而現在吳尚因為貪污受賄接觸商人,而被錦衣衛查了,等待他的就是人頭落地。
相對應的,朱元璋那邊對自己的信任肯定也會大打折扣。
胡惟庸心里面可是一萬個后悔呀,早知道這吳尚是如此不堪,就不去重用他好了,之前還以為他是什么能用的人才呢。
但這些損失都還是最次要的,真正讓胡惟庸忌憚的事,他看到了錦衣衛在遼王殿下手上的威力,這真的是點誰誰死啊!
錦衣衛們如果想要干掉一個官員,就算是羅列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恐怕都已經足夠了。
原本胡惟庸還想要遼王知難而退,不要和自己作對,但現在來看的話,顯然遼王那邊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難怪這劉伯溫第一時間就抱上了遼王的大腿,現在看來,這個將近二十歲的年輕人,確實有點本事啊。
胡惟庸的心里,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