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百里之遠的地方。
而前面已經有騎兵快速的回來,并且傳達了前面的情況。
正如張玉所預料的那樣,朱啟安排了一只伏兵留在亦乃集,又安排了一支部隊假裝朝著遼東那邊方向前進。
果然,王保保的斥候們都打探到了這些消息,也沒有多想,第一時間就來匯報了。
畢竟現在的斥候大多數都是根據遠距離的觀察,還有數一數對方做飯的鍋灶的數量來判斷人數的。
想要近距離觀察,那可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些方面下足了功夫,擾亂王保保的判斷力還是很簡單的。
而王保保也并沒有多想,這些東西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聊完朱啟那邊有一個張玉,已經把他研究的很透徹了。
張玉就連王保保一定會率兵回來攻打亦乃集,這件事情都算得無比的準確。
所以說這一次如果能夠打勝仗的話,那功勞絕對全都是張玉的,而朱啟是這樣想的,別人可不這樣認為啊!
在別人看來,這可是遼王殿下親自下令,讓大軍撤出亦乃集,而后又預算到這王保保一定會回來攻打亦乃集,這都是遼王殿下的功勞啊。
大家心里面對于遼王殿下可是佩服不已的,不過嘴巴上現在也不說什么了。
因為馬上大戰在即,現在還是趕緊準備好眼前的戰事。
遼王殿下也在這里,只要能夠在戰爭中發揮出色,入得了遼王殿下的法眼,以后一定會平步青云的。
所有的將領們都是摩拳擦掌,而那些士兵們也同樣如此。
因為有每天晚上的篝火晚會的緣故,所以他們比起別的軍隊的士兵要更加的有積極性。
自然也會想著建功立業什么的,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而遼王朱啟手底下的這一批士兵,可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往上走,成為名震一方的將軍,最好能夠跟隨在遼王殿下的左右建功立業。
從士兵到將軍都是如此作想,那士氣如虹,自然是不用多提。
而另外一邊,北元王保保已經半只腳踏進了遼王朱啟的陷阱之中了。
他們距離亦乃集越來越近,而王保保也并沒有感覺到,就在眼前的危機。
在亦乃集城外50里地左右,有一處干涸的河床,原本這里流淌著清澈的河水,不過,早在好幾十年之前,這里就已經沒有水了。
而那些原先流淌過的河床,自然是留下來了,兩岸都是縱深的峽谷,非常適合進行埋伏。
王保保自然也看出了這里地形的優劣所在,不過想要無聲無息的靠近亦乃集的話,從這里走是最為保險的。
因為兩岸較高的地市,讓對方的伺候不容易,發現他們等到大軍靠近到30里地的時候,這亦乃集即便是發現了大軍,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剩下能做的也不過就是開城投降罷了,畢竟,根據王保保所得到的情報,亦乃集中防守的明軍絕對不會超過一萬人。
自己這里有八九萬人,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亦乃集里面的守軍給淹死了。
但想法一直都是很美好的,現實確實很骨感的,在王保保抵達了河道口的時候,站在高處觀察著周圍的地形,確實心里面越看越忐忑了起來,也不知道為什么有一種非常不詳的預感。
但打仗這種事情怎么可能單獨憑直覺呢?
王保保只能默默的在心里面念叨著,長生天一定要保佑自己等等之類的話。
因為河口狹窄,所以北元的軍隊只能拉成狹長的隊伍通過,不過,為了防止意外,王保保將隊伍分成了四段,分開通過峽口。
雖然速度會變慢不少,但這已經是王保保能做的最大的準備了。
而那些北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