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起兵討董的諸侯多了去了,也不差你一個,各地知道你是討董部隊,不僅不會阻止,還是給予支持呢。
你就老老實實帶著軍隊,卻酸棗跟其他討董部隊匯合就行了唄。
可孫堅偏不!
他宣布起兵討董之后,緊接著就干了兩件大事。
其一,是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
其二,是殺掉了南陽太守張咨。
王睿是天下名士,曾和孫堅一起平定零陵、桂陽的宗賊叛亂。
因為孫堅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談中,常常流露輕蔑之意。
對此,孫堅早就心存不滿。
而王睿又與武陵太守曹寅合不來。
這次舉兵討伐董卓,王睿就宣稱要先殺曹寅。
曹寅害怕被殺,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檄文中數說王睿的罪過,命令孫堅將他處死。
孫堅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對其中破綻視而不見,直接就帶著兵去把王睿給逼死了!
孫堅逼殺王睿之后,引軍到達南陽。
下公文給南陽太守張咨,請他供應軍糧。
當時孫堅部下已有萬人,袁術也已上表,奏請以孫堅為代理中郎將。
但正式公文,還沒有下達到各郡官員手中。
于是張咨就問手下應該如何對待。
手下說:“孫堅不過是鄰郡的一個太守,他無權調發我們的糧餉。”
張咨認為言之有理,于是,對孫堅不加理睬。
孫堅就以牛酒為禮物去拜訪張咨,而張咨第二天只好也來答謝。
然后孫堅設宴款待,酒酣,孫堅的主簿進來稟報:“前有文書傳給南陽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軍用錢糧尚未備足,請將他逮捕交付主簿問個明白。”
張咨見勢頭不好,想要離去。
但四周已布滿士兵,根本無路可走。
一會兒工夫,主簿又進來向孫堅請示:“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
說著,便令部下將張咨推出軍門斬首。
此事過后,南陽郡府官員大為震驚,從此,孫堅想要什么,那邊就給什么!
這兩件事怎么說呢,應該是在道理上還都是可以狡辯一番的。
第一件事,別管孫堅到底有沒有公報私仇的想法,至少他可以對外說他是聽命行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對外解釋為這是非常時期,為了籌備糧草而采取非常手段!
不過解釋歸解釋,人心歸人心。
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解釋,就能夠得到諒解。
況且,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這兩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斷。
所以,這兩件事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孫堅已經回不去長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