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禮,然后滿臉感激道:“多謝伯陽,先前若非有你,我險些鑄成大錯,讓我等皆是死無葬身之地!”
先前他給陳放送去密信,想用脫離袁軍的代價,換取通過豫州返回江東的權利。
本以為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可沒想到,陳放卻在回信中提都不提此事,反而直接命令他們成為袁軍的后軍,并在隨后的戰(zhàn)場上聽命行事。
孫堅對于這封回信當然是極為不滿的,當場就要拒絕。
但卻被吳景給勸住了。
吳景告訴他,陳放敢用這般語氣回信,必然是有擊敗袁軍的萬全把握。
此時聽命行事,或許還有一條生路,若是違逆,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在吳景的勸說下,孫堅才勉強接受了陳放的建議,成為袁軍后軍。
但當時打定的主意卻是觀望形勢。
但凡若是發(fā)現(xiàn)陳家在詐他,那必然要幫著袁家,好好給陳家一個教訓!
可如今看來,陳放不僅是沒有詐他,反而是……
“主公過譽了,我雖是推測陳家有了擊破袁軍的萬全之策,但也只是以為陳家會在稍后的戰(zhàn)斗中略占優(yōu)勢罷了。
所以主公先前采取觀望態(tài)度,我也沒有阻攔,因為這正合我意。
可如今看來,這陳家哪里是略占優(yōu)勢,完全就是碾壓呀!
屬下先前思慮不周,還請主公恕罪!”吳景苦笑道。
孫堅嘆道:“此事若非親眼所見,誰能相信?伯陽就莫要自責了。”
“謝主公寬慰,不過屬下自責與否到不重要,對主公來說,此時另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吳景說道。
孫堅問道:“何事?”
“立即出兵,阻攔那些從后方潰逃的袁軍士兵!”吳景急聲道。
局勢發(fā)展到這一步,已經(jīng)很明顯了。
陳放讓孫堅部成為袁軍后軍的目的有兩個。
其一,是讓龍威軍第一營沖鋒的時候,盡量不要傷到孫堅部。
其二,是讓孫堅部從后方堵截潰逃的袁軍士兵。
陳放以龍威軍第一營從正面擊潰袁軍,讓豹威軍堵住了袁軍兩側。
唯一的漏洞就是后方。
當然,若是沒有孫堅部其實也無所謂。
因為袁軍敗局已定,無非就是多逃走一些潰兵罷了。
但若能攔下奎寧,將這場大戰(zhàn)的結果,從擊潰變成全殲,那無疑是更加漂亮的。
最重要的是,此舉對孫堅有極大意義。
從陳放的回信中可以看出,陳放是不會放孫堅返回江東的。
所以孫堅若想活命,就得投誠,成為陳放麾下降將。
降將的日子不好過,尤其是沒有功勞的降將,那日子就更難過了。
所以不論是為了當前考慮,還是為了今后考慮,攔住這些潰兵,立下一些功勞,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伯陽言之有理!諸將聽令,立刻亮明旗號,宣布咱們已經(jīng)投誠陳家。
同時阻攔袁軍潰兵,讓他們就地投降,膽敢反抗或是逃跑者,殺無赦!”
孫堅顯然也是想明白了這里面的道理,立刻下令道。
隨后孫家眾將領命,帶著各自部曲,去阻攔抓捕向后方逃散的袁軍潰兵。
而當他們采取行動的時候,這場戰(zhàn)役也進行到尾聲了。
龍威軍第一營逐漸停下了沖鋒的腳步。
張寧在戰(zhàn)前接到的命令,是如果在他們沖破袁軍的前軍和中軍后,孫堅部依然沒有動作,那就不必遲疑,繼續(xù)沖擊后軍!
但如今孫堅既然識相的亮明了投誠的身份,并去主動抓俘虜了,那張寧也就放他一馬,停止了龍威軍的沖鋒。
然后帶著龍威軍第一營退出了戰(zhàn)場。
四散奔逃卻又無處可逃的袁軍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