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陳家結盟,借陳家之力,對內可以壓制關中世家豪強的勢力,對外可以有效削減關外諸侯的壓力。
而陳家在舉世皆敵的情況下,也不會拒絕太師的美意。”李儒循循說道。
但卻沒有將話說盡,在他心中還隱藏著第四個好處。
當董卓與陳家結盟后,一旦董卓出事,陳家就可以立刻進關,以盟友的名義,接受董卓的政治遺產,從而控制關中和朝廷!
陳家已經有了豫州和揚州,若是再有關中和朝廷大義,那這東漢國就真的要由陳家做主了!
在李儒看來,董卓其實已經沒什么希望了。
就算有陳家作為外援,但陳家對董卓局面的改觀,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掌握著朝廷和董卓勢力情報機構的李儒很清楚,世家豪強們對陳家新政的抵觸情緒,并沒有他向董卓訴說的那么嚴重。
不錯,世家豪強們是不喜歡陳家新政,在有可能反抗的情況下,他們會盡最大力量反抗陳家新政。
但如果是真的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也并非不能接受陳家新政。
就像江東六郡中投誠陳家的廬江郡和丹陽郡一樣。
這套陳家新政雖然斬斷了世家豪強的根基,但卻沒有將他們逼到非要魚死網破的境地。
作為個體,或許擁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但作為勢力,卻很少能夠做到寧死不屈。
所以,雖然世家豪強們不愿意看到陳家掌權,但若是陳家實力,真的強大到了一定程度,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陳家掌權。
不要小看這一點,這就與他跟董卓描述的陳家未來有了本質區別。
陳家的未來并不黯淡,而是大有可為!
董卓的末日已經開始倒計時了。
作為董卓的謀主,李儒已經為董卓做了所有該做的謀劃,此時他也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退路了。
鑒于董卓和東漢其他諸侯的關系,他去絕大多數諸侯麾下,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陳家,是他僅存的容身之地。
既然未來大概率是要去做陳家的臣子,但當然是要帶著一份功勞過去,如此才能立足哇!
董卓自然是想不到李儒心中這些算計的,他此時聽得兩眼冒光,連連說道:“有理,有理,著實有理!這樣一來,整盤棋局可就都活了!哈哈哈,文優,你果然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