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恒大地產,林榮亨召集恒大‘三劍客’來自己的辦公室。
林榮亨一邊翻閱著地盤資料,一邊說道:“在建地盤已經達到18個,看來,外面把我們開地盤的速度,比喻成下餃子,非常形象嘛!”
三人紛紛笑了起來,老板滿意就好!
吳浩笑著說道:“不過,這個速度離老板要求在上半年開工地盤達36個,還有一定的差距,可能完成不了!”
林榮亨擺擺手,說道:“是我考慮不周!上半年還有四個半月,怎么也不可能完成,而且我們還得注重質量,我可不想恒大地產被別人冠上‘華懋地產第二’。”
林榮亨的話,讓三劍客再次會心的笑了起來。
華懋地產建造的樓宇,質量是出了名的差,而華懋地產每年都有十幾個官司要吃,而且十有八九是王德輝鎩羽敗訴。
王德輝夫婦都愛巡查地盤,并且是‘微服私訪’,不用下屬或判頭陪同;他們巡查非常認真,一層一層邊巡邊爬。兩人穿著很樸素,地盤工不認識老板,于是常被王德輝夫婦找出毛病;于是,王德輝就以‘偷工減料’為由,克扣地盤工的酬勞。
王德輝夫婦的這一做法,常引起判頭的不滿,判頭指責王德輝進的材料太次,卻苛求他們高質量;判頭和王德輝從地盤吵到公司,最后吵到法庭。
結果王德輝招架不住,便把材料商扯出來當替罪羊;材料商也不是吃素的,厲色指責王德輝‘專門購買最次的材料,把價錢壓到無法想象的低廉’。
所以,像這類官司,王德輝夫婦十有八九是敗訴。
王德輝夫婦沒有兒女,生活又節儉的很,對員工也摳門,結果把錢留給了綁匪和王德輝的小舅子。
真不知道說這種人怎么個好!
林榮亨自做地產一來,對于建筑材料一直要求很高,對于建筑施工安全也要求非常的高,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長期的口碑。
吳浩只感覺自己身上緊繃的壓力一松,輕松了不少,便開口說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先專心籌備2個中型地盤,爭取在上半年開工。至于剩下的16個小型地盤,則在今年開工即可!”
2個中型地盤占地面積就達26萬平方尺,而剩下的16個小型地盤加起來也差不多就這個樣子。
至于大型地盤的標準,那至少可以2000個住宅單元樓盤;超過5000個住宅單元的樓盤,就叫做大型屋邨了。
林榮亨一想也覺得很有道理,便點頭同意。
雖然1973年有一波危機,但并不代表住宅單元跌成白菜價,大概也就跌了15不到,1974年可能又跌了10左右。
真正跌價的反而舊樓、地皮等地產原材料,那個時候手上你只要有錢,就可以囤積一波。
林榮亨接著說道:“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恒大地產最終將會是以財團、集團的形勢經營;所以,接下來恒大地產要慢慢的開始組建:建筑設計院、建筑公司、建材公司、物業管理公司等多個附屬子公司!”
這些子公司論難度,自然是建筑公司最難創辦,建筑設計院次之,其余子公司都很容易建立起來。
其實,有一個現成的頂級建筑公司——金門建筑,可以選擇;不過,風險實在太大。
前世,怡和于1969年開始購入小量金門建筑股權,1970年金門建筑上市,1975年5月,怡和宣布以每九股面值六元的怡和股票,換取十股面值五元的金門建筑股票,并作出私有化。
金門建筑有一幢物業非常出名,那就是金門大廈,被陳松青當成倚天劍的金門大廈。
恒大地產收購金門建筑的難度不大,兩家公司的市值現在相差五倍,再過幾年就會相差近十倍;若是恒大地產想收購,完全沒事問題。
但金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