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香江大亨時代
皇后大道。
7eleven便利店營業已經10天,期間林榮亨數次以顧客的身份進行暗訪,然后將發現的問題在管理層會議上指出,并責令整改。
便利店對于林榮亨來說,并不陌生,前世在90年代上海就開始出現便利店,林榮亨還看過關于上海便利店之爭的一個紀錄片。其中一個國企便利店讓林榮亨記憶猶新,由于請的都是下崗級大媽,服務態度惡劣,責任心缺失;最終在和以日本資本為主的便利店之爭,迅速的敗亡。
而且,林榮亨作為消費者,逛了多少年的便利,對于其中有一個很深的了解。對于服務,林榮亨會讓7eleven便利店的管理層,都會輪流去日本考察零售業,以吸取別人的優點。
林榮亨帶著幾位管理層,再次踏入7eleven便利店皇后大道門店。
“歡迎光臨!”
林榮亨招來店長,詢問道:“昨天營業額可以做到多少?”
店長連忙來到林榮亨身邊,認真的回答:“昨天的營業額是3650.50港幣,最近的營業額都在3000港幣以上.....”
這里是中環銀行區,這個鋪位的租金每月每尺25港幣,共計是800多平方尺,一年房租高達25萬港幣。
這樣一番計算下來,這個門店一年也只有30多萬港幣的利潤,利潤率2成半左右。
非常不錯了,畢竟便利店是以門店的數量取勝,前世置地公司代理7eleven便利店,在香江足足開了300多家。不僅如此,澳門和大陸部分城市的代理權,都是置地所屬。
當然了,這個是根據時代經濟,來制定門店數的;在七十年代,香江能容納100家門店,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接著又詢問了店長一些經營上的問題,林榮亨便仔細觀察起來,客流量一直保持著不錯,隨時都有十個人左右在選購;而且大家的速度很快,拿到自己想要的,立馬結賬走人。
這里不愧是中環銀行區,大家的節奏很快,但是消費水平是真的高。
回到永輝公司。
林榮亨召集一眾管理層,開了一個會議。
“說說,接下來四家門店的開店日期和計劃?”
張杰連忙挺直腰桿,正色道:“上半年我們的計劃是開店五家,分別位于中環士丹頓街、灣仔駱克道、灣仔謝斐道、銅鑼灣羅素街,加上已經開的中環銀行區門店。我們開店的策略是和地產的‘繁榮東移’一樣,先中環,再灣仔,后銅鑼灣,士丹頓街門店將在月底開店。”
林榮亨點點頭,說道:“這么說,六月份要開三家門店了,時間有沒有問題?”
張杰說道:“沒有問題,我們都是計算好了的,不會出紕漏的!下半年,我們的目標是九龍油尖旺,也是五家門店的計劃!按照這種進度,沒有零售公司可以搶占我們的市場,就算他們開了便利店,也可能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張杰說的不錯,沒有長時間的籌備,根本不可能形成連鎖便利店品牌;所以,7eleven便利店在1971年是沒有競爭對手的,最多也就是有商店冒充便利店來分一杯羹。
這種門店,就算7eleven便利店不發力,到最后也會因為競爭問題,生意慘淡。
7eleven便利店的優勢就是‘服務、便利’,倘若再打一次價格戰,能將那些單獨店打垮一大片;前世,香江的零售業歷史上,打過數次價格戰,將一些小型零售店拖垮了不少。
林榮亨對李木才說道:“你們物業部的工作要做細一點,選址問題可以說關系到以后的經營;事前,要對門店的周邊人群進行分類,游客、住宅、辦公.....甚至還要分析門店外的客流量,最終才能決定這個門店值不值得租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