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到了九月中旬。
早晨八點,林榮亨已經在恒大的辦公室坐了下來,看報、喝茶。
不一會,恒大地產三劍客——吳浩、何睿、張若懷聯袂而至。
三人都是林榮亨在恒大地產的好幫手:吳浩主要負責地盤項目所有事務;何睿負責外聯、股票、財務;張若懷負責買入土地、圖則設計、物業銷售。
而林榮亨本人一直只負責大方向,當然林榮亨對地產各方面都是比較熟悉的,經常也會找下屬的‘茬’。
林榮亨在恒大的助理為三人泡好茶,然后離開了辦公室。
吳浩首先開口說道:“老板,恒大地產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目標,36個地盤全部已經在動工!”
了不起的一個成績!
且不說這些地盤的大小,就是這個同時動工樓盤的數量,全香江就無地產公司出其左右;哪怕是新鴻基地產這樣‘樓宇工廠’,恐怕也只有一半左右的數量。
林榮亨算過,這36個地盤可建物業面積為450萬平方尺,總售價約8億港幣,可為恒大地產至少帶來3.5億港幣以上的純利。
林榮亨點點頭,再次強調道:“樓盤開工的多,你在管理上一定要注意各種出現的問題;有問題不可怕,怕的是有問題不及時糾正。”
吳浩說道:“恩!”
接著張若懷說道:“旺角的樓盤已經全部售罄,總計銷售額為2100萬港幣!本月下旬,我們在荔枝角的樓盤也可以開盤了。”
從九月份開始,恒大地產相當于平均每個月就有兩個開盤項目,簡直讓一眾地產商羨慕嫉妒恨;其實,開一個地盤很簡單,拿出一筆資金買地皮就可以了,然后利用地皮貸款用于先期建筑費,再出售期房回籠資金。
但有一個問題,不是所有地產商都有林榮亨的眼光,敢開如此多的地盤項目;這萬一地產暴跌,足以讓冒進的地產商血本無歸,1959年和1967年兩次地產暴跌,不知道倒閉多少地產公司,前車之鑒仿佛歷歷在目。
林榮亨問道:“這個項目核算了沒有,利潤有多少?”
何睿連忙說道:“核算了!購地費310萬港幣、建筑費460萬港幣、稅費及其它費用180萬港幣,總計成本950萬港幣,純利1150萬港幣。”
非常高的回報率,2年110的回報率。
其實還不止,因為資金已經提前回籠了,根本不需要兩年時間。
當然了,也并不是每個項目都有這么高的利潤,地皮買的貴與不貴、人工費用和材料的漲幅...等各種因素都制約著地盤的利潤。
甚至在地產旺季,還會出現樓盤虧損的情況,當然這是極少發生的事情。
林榮亨笑著說道:“要是那些地皮是1969年以前買的,豈不是賺瘋了!”
眾人笑笑,張若懷說道:“也就是地皮省下了一筆,建筑費是一樣的。而且,若是他們去年開盤出售,那肯定沒有今年開盤賺的多。”
言下之意,地皮的價格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出售的時機也很重要。
聊了一會,大家把話題引到黃金和股票上面,畢竟恒大地產可是足足各押了5000萬港幣。
何睿說道:“我們投資的股票價值已經是5500萬港幣,黃金倒只是稍稍上漲!”
三劍客紛紛討論,股市后續該如何走?黃金還會漲多少?
林榮亨最后一錘定音的說道:“反正這兩樣東西都會漲,我們也不是短期投資,無需過度關心!”
眾人這才停止下來,主要是股市的錢太好賺了,一個月不到凈賺10;有的小樓盤,辛辛苦苦做兩年,才賺這個數。
難怪1973年股災的時候,倒下大片公司,就連和記洋行的祈德尊也炒股失利,虧損好幾億港幣,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