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關平將自己身后的退路完全交給陸議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但關平自信陸議不會失約,陸議也決心用行動證實這一點。
他留下一百人準備好船和糧食接應關平,又準備繞到正面試圖挑戰曹軍的水軍,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關平的壓力。
如果真的不成,關平起碼也有坐船逃生的希望。
如果實在不行,那也只能是天意了。
關平登陸的地點名叫峴山。
這是完全遮蓋襄陽南部的天然屏障,附近并沒有良港,山上沒有幾條像樣的路。
歷來進攻襄陽只能從北邊的江上作文章,就是因為這里的地形實在是太過復雜——當然了,也不是沒有大神試圖從這里對襄陽發動過攻擊。
當年孫堅跨江擊劉表的時連續擊敗黃祖,一路追擊到峴山之中,就在此處遭到了伏擊,一代英雄就此殞命。
關平年少時多次跟隨劉備來襄陽拜見劉表,也多次游覽過峴山,現在故地重游,頓感恍若隔世。
哎,襄陽如此堅固,劉琮居然如此膿包,直接將此交了出去。
嗯,不過有蔡瑁和蒯越,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無暇多想,關平沿著山路挺進,開始尋找記憶里周圍的村落。
關平手下的多是荊州老兵,很多人來過峴山,熟悉這里的道路,眾人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頂著寒冷的山風前進,終于在天快要全黑的時候尋找到了茫茫大山中的一個小村。
進村前,關平先重申了軍紀,叫眾人千萬不能劫掠,就算補充糧食,也一定要跟百姓商量好,盡量爭取他們的支持。手下的士兵各個齊聲唱喏,笑嘻嘻地道:
“小將軍放心,我們都是本地人,怎么會殺傷自己鄉親?”
“是啊,走了一天身困體乏,就等著找地方休息一下,當然要好生向主人家求情。”
一行人匆匆進入村中,可立刻就感覺到了不對勁。
這村里尚有燭火未熄滅,可此處安靜異常,地上到處都是零散的足印,顯然這里的人剛剛遷走。
關平派遣手下士卒四處搜索,發現這些人走的格外匆忙,還有不少珍貴的糧食撒在了地上,甚至還有不少掙扎流血的跡象。
“將軍,才走了不久,咱們……”
看著地上凌亂的足跡和血跡,關平已經大概猜到發生了什么。
時值冬日,曹軍的南下作戰又不順,他們需要大量的兵員補給和徭役——不過話說回來了,襄陽附近有很多村落,他們沒必要非得跑到峴山深處來抓人吧?
“追!”關平稍稍猶豫,已經立刻做出決斷。
盡管他們一天跋涉已經非常辛苦,可關平知道敵人進山搜索花費的體力一定也不小,他要實現自己的戰略規劃,首先要爭取到百姓的支持,若是任由這些百姓被抓走,這仗不用打就輸了一半。
“兒郎們,曹軍暴虐,擄走鄉民家小,我等今日不救,來日曹軍來襲,誰來救我等家小。
誰敢隨我報仇殺敵,還請上前一步!”
荊州諸士在曹軍南下之戰中受盡了苦楚,據說曹軍已經在新野等地展開了大規模的遷移,將大量的百姓遷移到北方居住——這可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搬家這么簡單。
大遷移就是要告別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在絕望和痛苦之中長途跋涉去一塊完全陌生的土地,克服那里的重重險阻艱難求生。
這對這年代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場絕對不能接受的慘痛災難。
這些荊州漢子看到被擄走的鄉民時都想起了這樣慘痛的后果,如果他們不能戰勝曹軍,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應該也會很快面對這樣的處境。
關平本想留幾個人在村中等候消息,可眾人紛紛表示愿意與關平一起廝殺,誰也不愿落后,關平索性用力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