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外,寂寂無人,茫茫四野,晨曦的霧靄還未散去,籠罩在江面上顯得煙波浩渺,一眼望去看不到兩岸,只聽得緩緩而過的水聲,在這安靜的天地間自顧自地流淌著,訴說著這一夜的江湖。
涼風(fēng)吹襲,綠蔭碧草忽隱忽現(xiàn),在這水霧朦朧之間孤零零地飄著一艘烏篷船,若非身在其中難以發(fā)現(xiàn),船上不見人影隨波而動,船艙緊閉只有微微燭光透出,與這江面格格不入。
不知過了多久,小船終于靠岸,岸上空無一物,獨有一匹駿馬,一人出船上馬揚長而去。
又不知過了多久,小船悄然飄蕩起來,有一人掀開一角船簾,望了眼遠(yuǎn)處的建康城。
“二十多年了,你們過的太安穩(wěn)了”。
——————————————————
揚州,吳興郡武康縣。
小城有著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小橋流水、郁郁蔥蔥,雖然不及姑蘇城那般園林橫立,但家家戶戶多是臨江而建,院中都或多或少有花園亭臺之類,別有一番景色。
時令剛剛立秋,清澈的流水交匯縱橫,穿過小城流入江河,在悶熱的時光里帶來絲絲的清涼,水岸邊人家大多都打開門窗,門前多有小船飄著,稱得上“人家兩岸柳蔭邊,出得門來便入船。不是全無最佳處,何窗何戶不清妍”。
一座座石拱小橋橫在東西兩城之間,兩旁的楊柳樹微微拂動,正凝望著河水中緩緩而來一葉扁舟。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怎不憶江南”。
此時已是午后,街面上人來人往,河道中也有不少乘船出行之人,這艘小船不過一丈多長,也沒什么精妙裝飾,要不是船頭坐著一位白衣少年朗聲吟誦也不會引起別人注視。
水面上微風(fēng)拂面沁人心脾,此刻少年站直身體白衣飄飄,頭發(fā)半束在身后肆意瀟灑,眸子中夾雜著幾分童真又有幾分灑脫,午后的暖陽映照在臉上更顯的棱角分明,約莫過了束發(fā)的年紀(jì),看起來還很單薄的身體但站直后卻也十分挺拔,尤其白凈的臉龐上一雙劍眉星目更給他添了幾分男子氣概,雖稱不上美如冠玉,倒也是一表人才。
少年一邊吟詩一邊拿起手中一盞酒壺,墨綠色的玉壺中倒出一口美酒被少年一飲而盡,身旁放著一把青銅色的古樸長劍,略顯奇怪的是古劍并未開刃而且顯得有些厚重,只不過在這個世道,佩劍不過是一種時尚,沒人會把這個風(fēng)姿瀟灑的少年與習(xí)武之人掛上鉤。
“陳家公子又唱的什么啊,怎么老小我世代住在這江南也沒覺得這有公子說的那么好啊”河岸邊一名漁夫打扮的老者笑著對少年說著,單從外表看無法把這破舊衣裳的漁夫和白衣公子聯(lián)系在一起。
然而白衣少年見到老人搭話卻是喜上眉梢:“老張,這江南啊你得站遠(yuǎn)了看,你天天對著自家魚塘看一輩子也看不出江南美啊”。
“站的遠(yuǎn),那得多遠(yuǎn)才看的到啊,公子你難不成還出過遠(yuǎn)門”?
“非也,我也沒出過遠(yuǎn)門,不過我時常神游萬里,自然知道江南之美啦”。
漁夫聽少年說的神乎其神倒也不與他爭辯,輕輕一笑挑起筐里的魚兒揮手離去,似乎對少年所說并不意外,四周許多聆聽二人對話的此刻也多是一笑了之,倒是紛紛對著船上的白衣少年問好,不論是行走的路人還是岸邊的商販都無一例外。
“陳公子,啥時候再來我家做客啊,我家小虎天天吵著鬧著要你講故事呢”。
“劉姐,去多了怕你家那位又吃不下飯啦”。
“去去去,小不正經(jīng),有空來哈”。
“沒事陳公子,我家的人看到你才吃得下飯呢,家里有新鮮的螃蟹記得來嘗嘗啊”。
“王伯,看來吃了我的藥腿腳好利索啦,去也行,不過你家小花還是別給我介紹了,不然隔壁阿牛又吃不下飯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