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方勉只看一遍,就知道這部槍訣的作者大概是個什么意圖了。
《中庸》中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概意思是說:處于忘掉了喜怒哀樂的寧靜祥和的心態(tài)中,叫做‘中’;做任何事情都抱著這種心態(tài),叫做‘和’;‘中’是天下之本,而‘和’是天下最高的道。所以他能讓天地各司其職,萬物自然生長。
所以懂得了作者的意圖,靜下心來,讓一本書恢復(fù)它本來面貌,有什么難的呢?
因此方勉提筆便寫了起來,不一會兒,就補全完了。
只是方勉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這本槍訣的殺氣實在重了些,于是在下方又補充了一段。
同樣出自于《莊子·達生》的小故事:
孔子至楚國,于林中見一老者用竹竿捕蟬,簡單得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
孔子問道:“你的手也太巧了,有門道嗎?”
老人答道:“當(dāng)然有門道。我身子站定,就像是殘枯的樹枝,我舉桿的手臂,就像是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之大,萬物之多,我一心只留意蟬,心中沒有多余的雜念,絕不因為萬物而改變對蟬的專注,為什么不能成功呢?”
方勉最后評注道:用殺氣來掩蓋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終究落了下乘,似捕蟬老者,守一,足矣。
“呼……”方勉長吐出一口濁氣,一本書補全完,也差不多到下午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時間倒是過得很快。
麻師兄下午申時末就走了,按照前世的時間來算,還沒到下午五點。
時間還早,又只剩下方勉一個人,方勉索性將閣樓整理打掃了一遍,等到離開的時候,差不多是下午快六點的時間。
現(xiàn)在是夏天,天黑得很晚,正好方勉還打算去一趟鐵鑰弟子那邊,去拜訪一番今早那位老者。
在玉竹林西南,有一片谷地,地勢比世安谷更低,東面、南面都是崇山巨石,林木蒼翠,只有北面又有一處深谷層層往下,下方是一大片良田。
現(xiàn)在田里的作物大都成熟了,一眼望去,紫色的稻米,碧綠的麥子,都不是凡俗之物。
現(xiàn)在太陽已經(jīng)快下山了,依舊還有不少鐵鑰弟子在田地里忙活著。
方勉順著道路一路走過去,旁邊的山坡上,是成排的草屋,方勉按照今早那老者說的地方,尋了過去。
也是一間草屋,不大,里邊就兩張床。
老者似乎不在,不過有個大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剛從外頭回來,見到方勉,連忙上來行禮,問道:“師兄,請問有什么事嗎?”
“住這里的那位老先生呢?”方勉開口問了一聲。
“你說涯老?”年輕人咧嘴笑道,“您是涯老提到的那位師兄吧?”
他指了指外頭:“涯老還在田地里忙活,不過他今天跟我說了,要是看到您過來,一定通知他。”
“我去叫他過來。”
“不用了。”方勉搖頭道,“你帶我過去就好了。”
“這……”年輕人有些遲疑。
“沒事。”方勉道,“正好我也想去田間看看。”
“那好吧。”年輕人只得帶著方勉過去。
“對了。”方勉道,“還未請教師弟姓名。”
“請教不敢當(dāng)。”年輕人連忙道,“我叫陸隱。”
方勉點了點頭:“陸師弟,我叫方勉。”
他看向周圍,四周人似乎都有些議論紛紛。
“居然是木符弟子……”
“木符弟子怎么會到這兒來?”
“恐怕沒好事吧。”
方勉只得苦笑,看樣子這些鐵鑰弟子,對木符甚至以上的弟子,印象不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