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不吝賜教。”
梅尋道:“若是燕國不承認琉璃城獨立,蜀國就以不干涉他國內(nèi)政為由拒絕出兵,若是他們承認琉璃城獨立,我敢保證不傷一兵一卒便可凱旋而歸,這樣既保存了自己的實力,還避免了被他國詬病。”
“此話怎講?”國主對梅尋的話似乎很感興趣。
“如果琉璃城主不是傻瓜,見蜀國出兵,自然會退去,他們一旦退兵,蜀國的援救也就完成了,既不傷一兵一卒還不被盟書所累,豈不兩全其美?”梅尋繼續(xù)侃侃而談,“琉璃城獨立,對于蜀國來說也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的,可謂是一舉三得。”
“哈哈哈……”國主仰天大笑。
璇璣聽的一頭的霧水,她不解的問道:“琉璃城獨立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梅尋和國主相視而笑,誰也沒有說話。
燕國王城被圍了一月有余,就指望著蜀國能夠出兵援救,這時候還在乎什么獨立不獨立,自己能活著就很好,于是果斷的選擇了承認琉璃城獨立,并昭告天下,琉璃城的此次出兵為入侵行為。
蜀國收到燕國的求援書,果斷出兵。
兜轉(zhuǎn)轉(zhuǎn)最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
蒙拒回到琉璃城,將事情的經(jīng)過如實說了,兜轉(zhuǎn)轉(zhuǎn)絕望莫名,可就在蜀國出兵的前一天,有一個人出現(xiàn)在琉璃城的城主府,那個人就是多日未歸的小迷糊。
小迷糊將梅尋交代的話帶給了兜轉(zhuǎn)轉(zhuǎn),“蜀國出兵,琉璃城撤兵就好,絕不會有人乘勝追擊。”
小迷糊帶回來的消息讓整座琉璃城振奮不已。
兜轉(zhuǎn)轉(zhuǎn)的幕僚對此消息卻不屑一顧,這根本就是敵人的陰謀好嘛?這群無知的人,被人利用了還不知道。
兜轉(zhuǎn)轉(zhuǎn)不顧幕僚的反對,毅然決然的下達撤軍的命令。
“此次圍攻王城的目的,無非就是逼迫燕國國主承認琉璃城乃獨立的城邦,如今目的已經(jīng)達到,還不撤軍更待何時?更何況蜀國已出兵,自己根本就沒有半點勝算可言。”
王城的守軍見琉璃城軍隊撤退,又見蜀國援兵已到,便下令打開城門掩殺,誰知蜀國軍隊在城外列開陣勢,并沒有要追擊的意思。
守將派人前來質(zhì)問,誰知得到的答復是:“盟軍的任務便是驅(qū)逐入侵者,如今入侵的軍隊已經(jīng)撤離,蜀國的援助任務已經(jīng)圓滿完成。”最后還不忘補充一句,“蜀國雖為上國,卻絕不會協(xié)助任何國家以任何目的攻打他國。”
守將見蜀國如此回復,險些鼻子都氣歪了。
除了生氣又有什么辦法呢?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把握占到琉璃城半點便宜,斟酌之后,守將也就心有不甘的放棄了隨后掩殺的計劃。
燕國國主得到這樣的消息,氣的將書案掀翻,并對著蜀國的方向破口大罵。
他本想借助蜀國的力量平叛,可如今叛亂沒有平息不說,反而讓其獨立,白白的讓燕國損失了一座城池,不由越想越是氣憤。
在得知這一切都是璇璣所為的時候,不由恨得牙齒咬得咯咯作響,更是對璇璣起了殺心,欲除之而后快。
卻說蜀國王宮里,琉璃城的使節(jié)已經(jīng)前來朝拜,并送上了金銀布帛。
琉璃城原本是沒有資格前來朝拜的,如今已經(jīng)成為獨立的城邦,自然要以屬國的禮儀前來上國朝拜。
蜀國國主宴請琉璃城使節(jié),并邀請滿朝文武作陪,而璇璣和梅尋也在邀請之列。
席間,蜀國國主也頗有些遺憾的談及琉璃城上一任城主金兜兜,夸贊她巾幗不讓須眉云云。
“可惜天妒英才,過早的殞命,實在遺憾。”國主不由大發(fā)感慨。
宴席散了之后,琉璃城使節(jié)來到梅尋的面前,將一張銀契交給梅尋,“梅先生,這是城主答謝梅先生的謝禮,還請務必笑納。”
梅尋看了一眼銀契上面的數(shù)目,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