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他吃飽喝足,開始注意起自己的儀態(tài)了,笑著讓他下去洗漱,說道:“滁州既然失陷,可象不如就在廬州任職吧。我這邊也缺人手,至于任命公文我會修書于官家,問題不大。”
竇儀驚喜作揖道:“能在先生手下任職,儀倍感榮幸。”
羅幼度笑著目送竇儀離去,然后從案幾上拿出一張地圖認(rèn)真琢磨。
盡管可能性微乎其微,他還是忍不住在想如果趙匡胤一不小心馬失前蹄那該怎么接著往下打?
他壞壞地想著。
其實在他看來,趙匡胤吃癟真不是一件壞事。
南唐的國情跟他們大周不一樣。
南唐是文人執(zhí)掌權(quán)柄,廟堂多是浮夸之輩。
所以大周一路橫推,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敵手。
但是在清理了一批浮夸之人以后,真正能打能戰(zhàn)的將領(lǐng)就會站出來挑大梁。
大周上下顯然給一連串的勝利迷糊眼了。
真以為南唐這個十國最強是泥捏的,連郭榮這個皇帝都未必能夠冷靜地看待這一切。
在郭榮分兵的時候,羅幼度修書勸過他,讓他莫要過于激進。
但是他也知道郭榮不會聽的,或者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郭榮是大周天子,他坐在這個位子上目光視線,所思所想與常人不一樣。
他可以偏心,但不能專寵。
壽州久攻不下,前來征伐的諸多將官寸功未立,而自己與趙匡胤這邊卻是捷報連連,其他將領(lǐng)看在眼里怎么可能沒有意見?
故而分兵四散掠地是大勢所趨,即便是郭榮也阻止不了這種情況。
羅幼度之所以寫信修書,也不過是找找存在感而已。讓自己的老板在事后來一句“悔不聽幼度之言。”
足矣。
但事實上即便重來一次,郭榮依然沒得選。
趙匡胤的失利,能讓已經(jīng)將眼睛看到天上去的周將,早點意識到真正的大戰(zhàn)即來也是好事。
這死道友不死貧道,總不能自已去求一敗給別人提醒吧。
“報!城外有一人,自稱是四直都虞侯楊光義,他奉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的命令特來向您借糧!”
突然,殿外傳來了侍衛(wèi)的聲音。
“唉!”
羅幼度頗為遺憾地嘆了口氣,人卻第一時間竄了出去,高聲道:“楊都虞侯在何處?快帶我去見他!”
在他心底趙匡胤屬于敵對勢力,趙匡義這家伙,更不受他待見。
但他決定不會讓任何人看出他對趙家兄弟有半點成見。
盡管接觸不深,他羅幼度就是佩服趙匡胤的武勇軍略,他羅幼度就是欣賞趙匡義自創(chuàng)的無敵陣法。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