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折損了近百兵士。
蕭思溫看著自己的長子,對于他的失利一點也不以為意,說道:“好了,也不想想對手是誰?那可是天下聞名的中原名將,迄今為止,還未有敗績,哪能這么輕易就為你所乘?”
“我兒當謹記此番教訓,莫要小覷天下人。”
“要記著不打沒有意義的戰。何必跟羅幼度較一時長短?只要我們堅持到天子到來,便是勝利。”
蕭思溫飽讀中原書籍,或許缺乏實戰經驗,但道理都懂得的。
明白項羽越勝越弱,劉邦越敗越強的緣由所在。
自己不是那一塊料,老老實實地守著隘口,拖延時間,等著耶律璟率大軍到來,然后將指揮權轉讓。
這不完美?
何必冒險破敵取勝!
若不是蕭隗因再三請求,蕭思溫壓根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試探性的夜襲。
這不,平白折損了百余兵卒的性命。
蕭隗因吃了虧,也無言說什么,只能憤憤不平地表示明白,心底老大不服氣。
蕭思溫見狀也沒有說什么,他知自己這個長子的能力性格,不由卻想起了自己的女兒蕭胡輦,暗忖:若她是男兒身,該有多好。
蕭思溫也不在理會蕭隗因,兒子安全回來便好,可以安心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蕭思溫叫來了耶律斜軫。
“斜軫,中原軍的情況如何了?”
耶律斜軫是于越耶律曷魯之孫,不過因為耶律斜軫不善治理生計,將爺爺留下的遺產敗個干凈,是契丹出了名的敗家子,受人鄙夷。
不過蕭思溫卻看出了耶律斜軫的不俗,知他外表浪蕩,內里卻異常干略,將之招募于麾下,委以重任。
耶律斜軫道:“一如昨日,韓通、慕容延釗正在攻打瀛州、莫州,我們的斥候無法深入,不知詳細情況。但末將估計,兇多吉少,要不了幾日,便會落陷。”
蕭思溫頷首道:“能夠支撐到今日,已經出乎我的預料,不論生死或降,都記他們一功。還有,加大斥候數量,沿著白洋淀、易水還有拒馬河,廣布斥候,將中原軍隊的一舉一動都監視起來。中原人打仗最喜歡用計用奇,不給他們用奇的機會。”
之所以在瓦橋關建造關隘,便是因為它是通往北方的唯一陸地口。
其他北上的道路都給河流所阻,能夠快速通過的橋梁也被我們破壞。
當然河流并不湍急,可以強渡。
但只要在河流北岸廣撒斥候,周兵除非長了翅膀,不然所有異動,都在他們的監視之下。
蕭思溫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他知自己不擅長軍略,所以不冒進不易動,穩如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