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奉節。
羅幼度在攻取夔州以后,并沒有急著繼續進兵,而是在當地施以仁政,將孟蜀的那些壓榨百姓的制度政策,一并廢除,將中原的制度帶入了夔州。
夔州百姓挨著荊襄,本就向往著中原的生活。
而今羅幼度親臨,將吸收他們血液的制度一個個廢除。
夔州百姓便如過年一般,對著羅幼度感恩戴德,高呼萬歲。
羅幼度聽著贊頌,心里卻有著小小的不是滋味,對著隨軍而來的盧多遜、韓微、趙季札說道:“百姓太容易滿足了,朕都有些慚愧。”
他心底清楚,自己治下的朝廷稅率并不低。
因為他不愿當一個守成之主。
羅幼度執掌的朝廷,有著極強的進取之心,恢復漢唐故地,北伐契丹,這幾乎是公開的事情。
這收復失地需要打仗,北伐契丹,深入北地草原,深入東北叢林,更是需要大量的錢糧支持。
這些錢糧怎么來?
還得從百姓身上獲取。
只是羅幼度有著一定的底線,首先得滿足三點,吃得飽,凍不死,還有一點點余錢存著,或是看病,或是年節改良一下生活。
至于小康生活,在這封建時代,平心而論,幾乎是不可能的。
別說什么富宋,宋朝百姓小日子過得舒適,那是因為宋朝用一國的財富來養汴京一城。
過得好的只是汴京百姓而已。
宋朝三冗兩積,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終宋一朝,始終未能解決。
朱熹評價本朝時都毫不客氣地說道: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
進士林勛也說:“本朝兩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
宋朝前后三百余年,史料記載在案的農民起義高達四百三十余次,平均下來,每年皆有,歷朝之最。
故而不管是什么朝代,漢也好,唐也罷,宋明皆是如此。
小民百姓能夠維持溫飽,就很滿足了。
羅虞新朝的稅收只是滿足了這點,夔州百姓居然有此反應。
讓羅幼度慚愧之余,也有小小的唏噓。
盧多遜拍著馬屁贊嘆道:“陛下宅心仁厚,當為千古圣君之典范?!?
趙季札感慨道:“此番入中原,所見一片盛世景象,方知何為賢君明主。巴蜀百姓終于能夠擺脫孟家奴役……”
他說著還擠出了幾滴淚水,以顯自己之所以叛蜀,是為了巴蜀百姓免受奴役,心存大義。
羅幼度心下不喜趙季札,但臉上并沒有任何鄙夷,反而一臉贊許。
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有小人的用法。
趙季札品行確實不佳,但在蜀地為官多年,對于此次滅蜀,還是很有作用的。
韓微出身貧寒,在韓通未發跡之前,也是吃過苦的,說道:“百姓所求,不過溫飽,但能夠做到這點又有幾人?陛下能夠兼顧于此,已經尤為不易了。何況,若是自顧生計,而輕于武備。他日賊寇入境,縱使富有天下,哪里敵得過蠻夷屠刀?”
羅幼度笑道:“說得在理,文武當需并重,才能長治久安?!?
正說間,羅幼度收到了孟玄喆派遣大將軍石頵,率兵三萬東進的消息。
“終于來了啊!”
羅幼度笑道:“看來朕的面子,比起高懷德,還是要強上不少的?!?
此番滅蜀,羅幼度兵分兩路。
北路軍以馬仁瑀、康再遇為前部,高懷德為西川行營都部署,領三萬兵馬南下。
而他領兩萬水陸大軍從荊州西路入蜀。
自己這一路只是拿下了夔州,但北路軍因為王昭遠的關系,一舉拿下了漢中興元府,繳獲了近二十五萬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