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水。
面對天災,人力終究有限。
閔波用盡一切手。
段,堅持了寶貴的五天。
但也只是五天。
洪水來得太快,很多百姓都撤退不及時。
或是為洪水卷走,或是躲在高處,傷亡慘重。
消息傳到了附近神衛軍都指揮使劉福耳中。
劉福立刻組織人手救援。
胡寶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
御營司是羅幼度一手創建的,建立之初他就賦與了御營司軍人的習性,只是沒有正式提出來。
軍規軍法就是按照軍人的標準執行的,受時代影響,有一部分人不以為然,只是礙于軍法,不敢反抗。
但有一部分人卻奉為信仰。
胡寶便是其中之一。
胡寶與羅幼度是有一定淵源。
當年羅幼度在開封府任職的時候,審理過一件殺牛案。
也就是那件案子讓羅幼度結識了張瓊……
張瓊為了救一個小姑娘,打死了一頭牛。
牛主人為了生計,耍起了無賴,要張瓊賠牛。
牛主人叫胡三壯,胡寶便是他嘴里那個八歲的孫子。
但其實胡三壯故意叫小了胡寶的年紀,為了引起羅幼度的同情。
羅幼度以死牛換活牛的方式,解決了此案。
胡三壯對于羅幼度感恩戴德,將之視為青天大老爺,還給他設了長生排位。
胡寶也深受影響,成年之后,加入了御營司,對于年輕氣盛的他對于羅幼度的治軍理念深信不疑,將之化為信仰。
此番北上救援,胡寶舍生忘死,前后在洪水中救了二十一人。
如此事跡,堪稱壯舉。
羅幼度聞訊后,也覺得不可思議,除了后世那支軍隊,真有如此不畏死的英雄?
當即贊道“胡寶一身正氣,當授浩然正氣章,以示嘉獎!”
五個勛章,胡寶一個小兵卒,最早授勛。
這般榮耀是全縣的光榮,是要寫入縣志,流芳百世的。
也因如此,尹一德敲鑼打鼓,一邊宣告四鄰,一邊向胡家報喜。
同一時間,董計較有氣無力地應付著面前的媒婆,談的是他女兒的親事,但他臉上并沒有多少喜悅,總覺得不是滋味。
董計較是杞縣寒門,本名董宇,祖上是東漢董宣,屬于當地豪族,只是家道中落多年,現在只剩下一個可有可無的門楣,祖上留下的幾畝薄田度日。因為人斤斤計較,都叫他董計較。
董計較為人吝嗇,偏偏生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
可偏偏這個如花似玉的女兒早早地許了人,村里的胡寶。
當年定下這門親事的時候,胡寶的父親胡升救了王彥超一命,風頭正盛。
董計較就與胡家定了親,結果第二年胡升就戰死于高平。
董計較悔不當初,早有棄婚之心。
尤其是這些年,文人地位大幅度提升。
文人對于武夫天生的鄙夷心態,讓董計較鐵了心悔婚。
只是董氏女不愿行此下作之事,死咬著不愿。
父女就僵持著……
直到此番禁軍北上……
事態的發展,不只是兵卒擁有了榮譽感,兵士在華夏的整體地位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兵士不再是受人不待見的莽夫,而是可以與文人比肩的軍人。
胡寶身為禁軍中的十將,已經擁有娶董氏女的資格。
董計較也不在棒打鴛鴦,同意了這門婚事。
但其實董計較一直待價而沽,目前入他眼的是尹一德的兒子尹鐘,還有村里的今科進士袁博,雖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