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開封延和殿。
「哈哈哈……」
羅幼度毫無帝王風范的拍案大笑,下方嚴峻肅然的樞密承旨韓微勉力維持自己的形象。
因為跨海遠征,遠不如陸路驛站相連,快馬傳送來的方便。
而且海上行船小船易翻,得大船來往,還得看氣候而定,避開大風大浪的天氣。
只為一點消息情報就派遣大船往來,過于奢侈。
故而倭國、高麗方面的消息是一月一傳,隨軍司馬將月內的軍情瑣事,一一記下,然后林仁肇、陳德誠兩人將軍情奏報整合,由同一艘船送往登州港,再由登州轉至汴京,傳到羅幼度的手上,當然發生特殊情況需要立刻聯系朝廷自當例外。
時隔一個月余,羅幼度再次收到了東方傳來的戰報。
戰報寫得很詳細,羅幼度通曉兵事,這一字一句地戰報如同影像一樣,在他腦海里如幻燈片一樣閃過。
他能夠明了的揣測出敵我雙方面臨的局勢。
一開始戰報的話風還是很正常的??
林仁肇憑借千里鏡以及戰艦的優勢,封鎖了對馬島,斷絕了倭國侵略軍與倭國本土的往來。
接著盧絳、農皓出色的表現,他們在濟州島擊退二十倍于己的藤原師輔,最后林仁肇準確地判斷出藤原師輔的路線,一舉將入侵高麗的倭軍殲滅于大海之上。
藤原師輔欲乘舟而逃,讓鄭彥華生擒。
但到了陳德誠的倭國本島,話風就徹底地偏了。
自攻破大宰府,全得九州島之后,倭國就冒出了許許多多的漢人后裔。
什么劉邦的子孫,秦始皇的子孫,還有徐福的子孫,甚至還有楊玉環的后人??
羅幼度眼淚都笑出來了,對著韓微說道:「劉邦的子孫姓劉不假,秦皇的子孫姓秦?還是他們跑到了倭島上,以國號為姓?徐福的子孫?莫不是那老道出海傳宗接代去了?至于楊玉環,更扯了,就馬嵬驛之變,玄宗自己的小命都要不保,還能送走楊玉環?」
馬嵬驛之變是李唐太子李亨針對唐玄宗的兵變,目的是要唐玄宗的命。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臨陣倒戈,不愿意弒君,這才抬出楊家人擋罪。
沒見馬嵬驛之變以后,李亨就跟李隆基分道揚鑣,自己跑到了靈武自立去了。
就這情況,楊玉環能夠跑到倭國,有鬼了。
「這群不要臉的家伙,真說得出來。投降,成了轟轟烈烈地認祖歸宗!」
韓微啼笑皆非的道:「陛下,此事雖說滑稽,對我們來說,卻也是一大好事,便于對倭國的統治。對于他們的行徑,朝廷不必承認,也沒有必要去否認,交給后世人評鑒就好。」
羅幼度頷首道:「朕也是這個意思??」
倭國偏遠,想要有效地控制,得雙管齊下。一方面在島上安排駐軍,讓自己的官員總攬島上的事務,讓華夏文化取代島上的神道傳說,廢了他們天皇的神化,另一方面就是給島上的武家喝湯,借助他們的手,穩定島上的局勢。
他們愿意稱自己是華夏人,胡亂認祖宗,雖說心里有些膈應,但對于朝廷的統治是大有好處的。
在中原本土,也不會有人當真。
李淵把道教祖師老子李耳尊為先祖,后世又有誰將此當一回事了?
別說李淵,即便是當朝,羅幼度都聽到他的祖宗是帝嚳麾下掌管民事的火官祝融。
反正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跟祝融有什么關系。
羅幼度沉吟片刻道:「對于高麗太子,韓卿可有看法?」
韓微明顯做過備案,說道:「在未滅契丹之前,高麗以安撫為上。等我們滅了契丹,高麗
太子如何就無關緊要了。」
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