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拱手相讓,而是在全局規劃上,擁有龐大兵力的中軍并非左右戰局的主力,他率領的古拉姆軍、阿斯卡爾軍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此戰雙方的兵力總和近乎二十萬,這種規模的大戰并非一天兩天,一次兩次的失利就能夠決定勝負。
試探,僵持,疲軟,決勝,得一步步來。
東方虞軍長途跋涉,后勤輜重是關鍵。
只要能夠摧毀對方的后勤補給,這場戰役就勝了一大半。
阿里·木薩此次進兵的目的也是打算利用俱蘭草原的廣闊,去東方聯軍的后方搗亂。
然而對方直接找了上來,掌握了他們的行蹤,讓他們一切算計都化為虛無。
“撤!”
阿里·木薩想了想,果斷地拿定了主意,并沒有正面迎擊的意思。并非不敢,而是不愿放棄自身的優勢。
他們準備了半年,這半年里除了聚兵以外,還在怛羅斯周邊要地建造了五十余堡壘。
東方的騎兵迂回到他們后方面對的是城池是堡壘,并不能有效的威脅到他們,完全不懼東方騎兵的側翼迂回,跟東方騎兵死磕,等于進入了對方的節奏。
“我們兵分五路,分頭撤退,在盤鑼谷匯合。若賊人強行追擊,就在阿舒坡整合,在他們體力不濟的時候,與他們一戰。”
阿里·木薩戰斗經驗豐富,雷厲風行。
三萬騎兵隊分為六隊,向著不同的方位撤退。
得到消息的耶律休哥,也停止了追擊,從容下令:“讓我們的斥候咬著他們……”
說著對著身旁的折御卿說道:“騎兵作戰,重在馬不在人。人有意志,即便體力不支,猶有余力,能頑強一搏。馬力到了界限,將無再戰之力。作為騎將,要對各類軍馬耐力有個大概了解,以定進退。”
他們現在離阿里·木薩所部有十里間距,重甲騎兵不適合奔襲,以輕騎兵強行追上,會吃大虧。
這種虧本的買賣做不得……
阿里·木薩部六路人馬于當夜黃昏時分在盤鑼谷匯合。
“我們在這里休息一夜,明日沿著俱蘭山東進,繞遠一點,就不信了,這樣還能給他們遇上?”
阿里·木薩信心滿滿的說道,這個盤鑼谷是他們在三個月前,探查地形時意外發現的。
人跡罕至,也不存于地圖。即便是盤鑼谷這個名字,也是臨時定的,根本不擔心東方能夠找到這里。
然而就在第二日天明時分,一大早出去巡邏的兵士在十里外的小溪處發現了大虞正在溪邊放馬……
赤裸裸的挑釁。
本來準備動身阿里·木薩眼中閃著一絲狠厲,真當老子是泥捏的?
昨天讓敵人欺負上門,撤退還可以說是為了大局,今日若再退,那就是一點臉都不要了,必然會動搖軍心。
“準備戰斗!”
阿里·木薩不知道什么原因,對方能夠死死地咬住自己,到了這一步也無須知道,不將這支牛皮糖一樣的隊伍吃下,自己是沒有機會繞至大虞軍的后背。
高原的陽光來得略晚一些,春末夏初的時節,初升的太陽也散發著非同尋常的熱量,照射大地。
馬蹄踏地那沉重雜亂的聲響,兵器放射著陽光,耀眼奪目。
阿里·木薩看著自己的陣容,很是滿意。
喀喇汗國的軍制來源于波斯的后裔薩曼王國,麾下有三大主力軍,分別為古拉姆近衛軍、阿斯卡爾軍,還有伊克塔騎兵。
古拉姆近衛軍、阿斯卡爾軍是阿里·木薩麾下的嫡系隊伍,也是他身后的兩支隊伍。
其中古拉姆近衛軍是從突厥部落征集最為精壯的青年,經過嚴苛的訓練。這支部隊有著嚴格的規范與紀律,并通過大食法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