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他能得廟號高宗,這就是對他最大的褒獎,是他通過一連串的戰爭將有商一代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過三個王后,商王的妻子不但是他的配偶還是戰將和臣僚,婦好是他的原配之一。不過武丁有六十多個妻子,婦好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婦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經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有自己的封地和財產。這種現象在后來的華夏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不過在當時這似乎是個普遍的現象。武丁的妻妾兼女將除了婦好至少還有好幾個,有名字記載的還有一位婦妌,也曾多次率師遠征,同時為武丁管理農業和內政。她被封在井方,也就是如今的冀州邢州。
師姐堅持了將近四十年才最終成功挖掘出婦好墓,也是唯一完好無損的墓穴。通過出土的這些甲骨文得知,武丁為愛妻操持多次冥婚。
師姐介紹道,可能是武丁太愛他的妻子了,希望能夠在下面有人保護她吧?有商一代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們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取決于上天、神靈與祖先。武丁對婦好的感情極為特殊,也許是相愛至深,也許是相敬如賓,他對于婦好的離去總是難以釋懷。于是,這位開明的君主就把他珍愛的妻子許配給去世已久的賢王,大概他認為,這些死去的祖先會在陰世保護他的妻子,或者,他也認為,婦好的杰出完全可以與偉大的帝王相提并論。
在這里共出土隨葬物品一九二八件,其中青銅器四百四十多件,玉器五百九十多件,骨器五百六十多件。此外還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六千多枚貝殼。婦好墓出土的器物異常精美,如工藝精湛的小玉人、鑲嵌綠松石的象牙杯等。
綠松石,許樂聽見綠松石都有點打哆嗦,不禁左手腕抖了抖!
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中,有多件上面鑄有“婦好”的銘文。特別是一件帶有“婦好”銘文的武器“鉞”,學界普遍認為是婦好可以領兵打仗的權力標志。
“師姐,這商王武丁給自己的愛妻都配了哪幾位的冥婚啊”?許樂覺得有問題,二人可謂是志同道合啊,而且自己耳邊老是響起的話,是不甘還是什么?而且這里面一定有問題,不是婦好的問題就是武丁的問題,當然他們倆的問題可能是一個問題,最主要的是許樂覺得一定有外力的作用,有點意思了!許樂笑了笑。
鄭真香沒想到許樂關注這個問題,“據研究是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湯。”
許樂想了想,祖乙,,商王河亶甲之子,有商一代第十三任君主。河亶甲死后,祖乙繼任君主之位。祖乙在位十九年去世,廟號中宗啊。
許樂想了想,笑了,祖乙在位時期,沒干別的就是搬家玩了,將都城從相(今豫州省內黃縣)遷耿(今晉州省河津市)。次年,又從耿遷到邢(今冀州省邢州市)。后因邢發生河患,于是再次遷都于庇(即沙丘平臺,今冀州省邢臺市廣宗縣北大平臺)。祖乙曾數次出兵平服蘭夷、班方等國,解除東南方的夷族對有商一代的威脅。并任用巫賢輔政,使有商一代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讓有商一代國勢再度興盛。
太甲,子姓,名至。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有商一代第四位君主。
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肆命》、《祖后》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后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豫州省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