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決定”,劉鐵說:“我昨天剛拿到‘阿里’的offer(錄用信)。”
“去‘阿里’?”
劉鐵年齡比周圍人要大一些,但也才過了四十歲。這些日子他干活并沒有打折扣,但謝國林每次望見他一個人走路時拖沓、竟然有了些老態的樣子,回憶起初識時他年少氣盛風貌,覺得難受。
他早和李應龍溝通好了讓劉鐵繼續留在項目中,將功贖罪。有時候男人和男人之間講心里話并沒有那么容易,他終于約了劉鐵出來,就是想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
謝國林在心里罵自己只忙著處理“事”,與劉鐵的這次溝通拖得久了點。
他問:“你什么時候去面試的?他們能等你多久?”
劉鐵說:“我有個同學在‘阿里’,干得很不錯,他幫忙做的內部推薦。你來了之后,我覺得我交接完工作就要失業了,和他們做了個視頻面試。昨天拿到offer,我說我在海外項目中,他們答應最久等三個月,三個月內必須去報到。”
“你去‘阿里’能做什么?”謝國林是真的覺得有些奇怪,同事們跳槽要么是去“愛立信”這樣的友商,要么是去“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要么是轉投電信運營商,變成甲方。“阿里”不是網上賣貨的電商么?
劉鐵說:“‘阿里’現在不只是電商,他們在做云計算,去年已經大規模對外公有云服務了,這個機會對我來說,既是回到熟悉的賽道,又是進入全新的賽道。”
他們兩人最初都是軟件工程師出身,曾經有豐富的軟件編程、技術支持、軟件項目管理和業務理解能力。謝國林早早轉了行,劉鐵離開軟件不算久,所以他說自己是回到熟悉的賽道,至于全新的賽道,是因為那是一個與當下的“偉中”沒什么交集的行業。
謝國林問:“云計算?”
“我們以前的主機、存儲等it設備就像各自家里買了水缸,自家用自家的資源,云計算是把計算、存儲等it資源共享在‘云’上,然后通過網絡輸送給用戶,大家需要多少用多少,按使用量計費,就像使用自來水一樣。”
“云計算的概念我關注過,龍頭是幾家美國公司,沒想到‘阿里’在做‘云計算’!它是‘阿里’的核心業務嗎?”
“‘阿里’在2009年就創辦了云計算公司,現在‘阿里云’是國內廠商中最強的,沒想到吧?我也是才知道。”
謝國林又問:“他們給你的薪酬能比在‘偉中’高多少?”
劉鐵回答:“怎么說呢?薪酬比我在‘偉中’考評拿‘a’、‘b’時要低,但是,老謝,我們這個行業是吃青春飯的,再過兩年,外面就不會有公司要我了。我考慮的是要不要把整個職業生涯壓在‘偉中’?人生還要不要有別的可能性?”
謝國林扭頭望著劉鐵:“要么你別急著下結論,先拖一個月,再好好考慮考慮?公司現在仍然發展得很快,機會很多。‘爪哇移動’項目一期交付完還有二期、三期,你可以變成從泥坑中爬出來的圣人嘛!‘阿里’畢竟是靠做電商發財的,‘云’是他們的主航道嗎?我覺得不確定性很高的。”
謝國林其實有些心虛,公司里有太多嗷嗷叫著要上位的后起之秀,年齡大不是劣勢,但年齡大又掉進了泥坑里,要重新爬出來,需要有心氣、有決心、有興趣。不然,不確定性一樣很高。沒有人能夠給劉鐵打包票,一切需要他自己的努力。
他說:“我是非常希望繼續和你并肩戰斗,一起事成人爽!但如果你認真考慮了,決定把黑木島的失利作為你在‘偉中’的最后一站,我再考慮后面的人員安排,現在就當你還沒想好!走吧,不早了,覓食去!”
兩個人轉身離去,紅日在他們身后,一點兒一點兒地墜入了印度洋。
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年輕人、不那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