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感謝他,選一兩個做代表,騎著毛驢來就行了。
可他們來了三四十人,也就是說小安村內(nèi),租種他家土地的農(nóng)戶,這會差不多全來了。
張恒也是場面人。
想到這個時代下的農(nóng)戶日子并不好過,于是吩咐道:“吩咐后廚,殺一只羊燉了,我要請大家吃甘陜名菜,羊肉泡饃。”
“使不得,使不得。”
老人被嚇得不輕:“我們這些人,哪有吃肉羊的命。”
說完,又想到直接拒絕不太好,又道:“我們都是些鄉(xiāng)下人,有一碗小米飯吃,那就是祖上積德了。”
“老人家,不要推辭,你們遠來是客嘛。”
張恒將眾人請進大院,一邊吩咐殺羊燉肉,一邊與老者閑談。
談來談去,發(fā)現(xiàn)老人雖然滿面歡笑,可笑容內(nèi)總有一絲愁容。
“老人家,我看您有心事?”
張恒放下茶杯,詢問道:“可是不放心家里?”
老人搖頭。
張恒又問:“可是家里鬧了饑荒?”
老人還是搖頭。
張恒有些納悶了,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得有個緣由吧。
“大老爺。”
老人看出了張恒的困惑,嘆息道:“您給我們減了租子,我們應(yīng)該高興才對,可村里還是有人擔(dān)心,這么低的租子,是不是秋收之后就要把地收回去,改讓你們張家人種了?”
老人一邊說,一邊小心翼翼的看著張恒臉色。
張恒一聽就笑了。
他還以為什么,原來是怕他收回土地,不給大家種了。
有這種擔(dān)心也正常。
四成的地租,放眼全天下恐怕都不多。
有好事了,當(dāng)然可著自己的族人合適,相比張氏族人,他們小安村的都是些外姓人,怎么會不擔(dān)心呢。
“老人家,有想法,也要從實際出發(fā)呀。”
“小安村離大溝鎮(zhèn)三十幾里,土地不給你們種給誰種,難不成還要派人過去嗎?”
張恒苦笑連連,為了不讓大家患得患失,當(dāng)即表態(tài)道:“你們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回頭啊,我讓管家?guī)巳ヒ惶耍郧暗淖馄跏且荒暌欢ǎ医o你們改成三年一定,這樣你們就不擔(dān)心了吧?”
“大老爺,您真是活菩薩,大善人啊!”
老人領(lǐng)著大家就要給張恒磕頭。
張恒趕忙制止:“眼下都民國了,皇帝都沒了,磕頭這套老規(guī)矩也得改改,你們要是真記我的好,回頭就帶村里的后生來讓我見見,這走動多了,不親也是親啊。”
“應(yīng)該的,應(yīng)該的。”
眾人連連應(yīng)是:“您要是有什么吩咐,誰敢不聽,我們就把他的腿打斷。”
“不至于,不至于。”
張恒連連擺手。
中午。
眾人吃了一頓羊肉泡饃。
下午,老人便帶著小安村的村民們回去了。
臨走前還承諾,回頭一定帶村里的后生們來拜見張恒。
張恒也不含糊。
給每人裝了十斤白面回去。
別嫌少,這年頭能吃上白面的人家可不多,就算不自己吃,留在手里也是硬通貨。
如果家里來了親戚,做一頓白面饅頭,不管是自己還是親戚都會覺得有面子。
“都是些忠厚人啊!”
目送著一眾老少離去的背影,張恒向老管家吩咐道:“我不是弄了點糧種回來嗎,明天讓人送到小安村去,等這季的糧食收了,就讓他們種我給的糧種。”
“是,老爺。”
老管家恭恭敬敬的應(yīng)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