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章。
第三小節。
張角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此書名為:《太平要術》。
再曰:得此書者,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有異心,必遭橫死。
張角拜領此書,日夜鉆研。
漸漸有呼風喚雨,驚雷動地,點物為將,撒豆成兵,懸壺救世,符水救人之威能。
行走天下,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
前后數年,得徒五百,信眾甚多。
乃立三十六方渠帥,各稱將軍,驚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要術?”
“以黃代蒼,逆天改界!”
張恒怎么也沒有想到,第三次年簽,會簽到來張角的太平要術。
怎么說呢。
太平要術并不是教人造反的書,但是很適合造反,因為上面的符水救人之術,很容易在底層民眾中積累信徒。
再加上張角得此書前,曾被南華老仙告知,要他代天宣化,普救世人。
張角一琢磨,代天宣化,這不是讓自己建立地上道國嗎?
后面的若有異心,必遭橫死也好理解。
他要是不建立地上道國就會死于非命,于是在這種理解下,張角自言天命,轟轟烈烈的開始了黃巾起義。
至于南華老仙說的代天宣化,到底是宣傳教義,建立宗教,還是改天換地,建立地上道國,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張角是怎么想的。
“張角也是太自信了,代天宣化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簡單難度的開山立派,傳播教義,成宗做祖?!?
“一個是困難難度的改天換地,建立地上道國?!?
“張角要是單純的建立宗教,成宗做祖,傳承千年并不困難?!?
“可他卻不甘心只是如此,選了一條不歸路,最終神通不敵天數,被蒼天無情鎮壓。”
張恒搖頭嘆息:“可惜了這番造化!”
嘆息過后。
張恒翻開太平要術,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怎么說呢。
茅山傳承千載,宗門中走出過不止十位仙人。
擁有成系統的傳承,可以將一個人一步步,一直培養到天仙境界。
這樣的傳承是宏大的,各方面都有涉獵。
張恒沒接觸到那個層次,只是眼下靈氣潰散,更高層次的秘籍被封存的。
但是這不影響他的世界觀,以他的目光看來,太平要術雖然好,但是只夠錦上添花,不足以讓他舍棄上清大洞真經,換法改修。
不過開拓視野卻很不錯,以摘星道人為例,這位擁有真仙之資的師叔,便以茅山妙法為主,輔兼各山法脈。
張恒覺得自己可以走摘星道人的路子。
以上清大洞真經為主修,副修太平要術。
不說別的,太平要術中符水救人,點物為將,撒豆成兵的法門,就是茅山也沒有。
以道家的地煞七十二神通來說,太平要術中就蘊含了十二種,分別是呼風、驚雷、布霧、祈晴、土行、符水、撒豆、御風、壺天、醫藥、神行、換天。
而在茅山傳承中,又有通幽、驅神、定身、斬妖、請仙、追魂、攝魄、禳災、星數、布陣、入夢十一種法門。
地煞七十二神通,兩本書加起來共計二十三種。
要是張恒沒記錯的話。
閣皂山那邊有奇門、隱形、開壁、躍巖、臥雪幾門神通。
天師府那邊則有招云、取月、搬運、辟谷、識地、招來、移景、指化諸法。
眼下三山符箓不分你我。
付出一些代價,這些法門張恒也能學到。
也就是說,他可以直接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