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周顯揚其實是有些忐忑的。
他除了是港圈大佬蔣志強的門徒之外,也做過一段時間國際大導李安的助理,勉強能說是師承兩位大佬。
加上女朋友又是港島有名的才女編劇,實際上無論是人脈關系,還是資源上,他的起跑線都比一般的導演都好上不少。
在此之前,他真正的出道作是一部叫做《殺人犯》的犯罪懸疑類型片,劇本也是出自于杜致朗之手,主演是郭天王。
影片一出來,反響平平,口碑一般,港島本土票房也僅僅過千萬,還是港幣。
又因為有著過多的暴力和血腥元素,因此內地版又做了大幅度的刪減,導致故事顯得生硬零碎,結果在內地同樣也是沒打出像樣的水花。
嚴格來講,口碑票房雙輸,初戰告負。
還因為導演和編劇兩人的情侶關系,還有人調侃說這是一出“夫妻廢片”。
本來就頂著兩個大佬愛徒光環的周顯揚這波可謂是出師不利。
所以潛伏數年后,他這次帶著《追捕》殺了回來,心里頭其實是憋著一股勁的。
有人說,其實每個導演一生,只拍了一部電影,以及這個電影的無數模仿作。
這個意思是說,絕大多數的導演,其實處女作就基本奠定了他的電影的風格和底色。
往后無論他的敘事風格變得怎么多樣,鏡頭語言又有多么地驚艷,其實都是在處女作那個風格的基調上進行優化和模仿。
這句話不一定全對,但確實有幾分意思。
周顯揚的這部《追捕》,和處女作《殺人犯》一樣,同樣是出自于他和杜致朗之手,所以風格其實也是一脈相承,從劇本上看,整個故事的架構和起伏算是中規中矩,算不上特別驚艷。
但其中對于人性的探究和挖掘,卻是依舊出色,屬于故事遠遠沒有人的思想精彩的類型。
其實說白了,故事講得一般,但故事里的角色一般都能極為出彩,像是《殺人犯》整體口碑一般,但卻差點幫郭天王拿下第一座金像影帝。
所以反過來說,整個故事的上限也就放在了角色之上了,而丁炙所要飾演的王遠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戲眼了。
丁炙是否能撐得住這個戲眼呢?
說白了,丁炙至今為止尚未有過一部頂梁主演的作品,沒有像市場證明過自己。
盡管周顯揚一開始就對他報著挺高的期望,但越臨近開機,周顯揚多少有些擔心的,只是隱隱埋藏在心底。
不同于內地有些戲劇攢組籌備時動擱幾年,《追捕》這部戲在出品方銀河機構正式立項之后,從籌備到正式啟動的過程極為迅速。
在定下了丁炙飾演王遠陽后,另一個主演也正式到位,請的是港片的熟面孔,同樣是影帝級的演員任達驊。
前陣子某音上流行過一段“我叫程仁,你可以叫我仁哥,也可以叫我情哥!”那個油膩中帶有一絲娘里娘氣的那個角色,就是這位飾演的。
距離周顯揚邀約丁炙出演這部戲之后的將近一個月后,《追捕》正式開機。
港片對于開機儀式的講究由來已久,關于這一說法的來源眾說紛紜,有的說是這個程序最早來自于對“劃片”的恐懼。
所謂“劃片”,是指早年膠片時代時,攝影機里的膠片在拍攝時被里面的零件意外劃傷。
如果發生“劃片”,將給劇組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機器劃片又不可預計也難以預防——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紅布蓋住攝影機“鎮邪”。
多少帶著點神秘色彩,到后來也就變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甚至于港片北上的時候,也把這一習慣帶到了內地,讓許多劇組也開始講究了起來。
而《追捕》一切從簡,并沒有搞什么開機發布會,更沒邀請什么記者之類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