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會叫《無雙》這個名字本就很有意思。
所以實際上它的結(jié)局從一開始就在名字上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在劇本一開始的非線性敘事開始,李問和吳復生兩個角色,真實和虛幻之間的反轉(zhuǎn),就是張汶強給觀眾們準備的最大一個包袱和最讓人意外的驚喜。
這部片并不是一部純粹的雙雄片,更像是一種用時間和空間蒙太奇手法以一種類似于懸疑片的“詭計”來偽造出來的雙雄。
實際上,這一點也在他們準備給這部電影設(shè)定的標簽屬性上就能夠看得出來了——這部片的標簽本就是“懸疑、犯罪”。
發(fā)哥和丁炙分別飾演的,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明暗兩面。
劇本中的李問,分別是有著三個狀態(tài)。
在故事開始時,李問從泰國的監(jiān)獄里被港島警方引渡,帶到本土警局里的這段時間是其呈現(xiàn)出來的第一個狀態(tài)。
這時候李問的身份很特殊,港島警方接到線報,這個李問就是一個他們一直在追查的一個跨國偽鈔犯罪團伙中的一員。
該團伙因為內(nèi)訌,最后死剩下兩個人,而李問就是其中的一個。
另外一個就是傳聞中一直見首不見尾,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的犯罪團伙首腦“畫家”。
這里很明顯,這個“從不拍照”的設(shè)定,就是在致敬這發(fā)哥另一個經(jīng)典形象“賭神”,算是一個小彩蛋。
在這個狀態(tài)下的李問,膽小怕事、而又充滿對于“畫家”赤裸裸的恐懼。
到了第二層狀態(tài),大概就是李問向警方招供時嘴里的“自己”。
貧窮,不得志,且沒有創(chuàng)作天賦的一個普通畫家。
為了不拖累即將靠著畫作一夜成名的女友阮文,也為了從另一條路成為“舞臺上的主角”,他被前來找到他的“畫家”吳復生蠱惑成功,成為了其手下的重要一員。
然后又在目睹了“畫家”吳復生的殘忍嗜殺后,心生退意。
這個狀態(tài)下的李問,和前一種看似相同,但其實又有一種微妙的差別。
因為嘴里的自己,往往都被被美化,尤其是在面對著警察的盤問的時候,“自己”肯定是被迫的,肯定還是善良的,作惡是有原因的。
而且這個狀態(tài)幾乎是占據(jù)了李問這個角色在這個電影時長里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長。
至于第三個狀態(tài),就是李問徹底揭開偽裝,讓觀眾看到從頭到尾的故事都是李問的謊言。
沒有什么“畫家”吳復生,他李問就是“畫家”,“畫家”就是他李問。
而所謂的“吳復生”的相貌特征,只是一個小小的押運車警員。
在這段時間里,丁炙孜孜不倦地做著人物小傳,在揣測著人物心理的變化。
其實他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這么地“興奮”了。
實際上,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很少會有那種很直觀的“飆戲”場面的出現(xiàn)。
因為要滿足的條件比較嚴苛。
首先就是要求演員們要演技在線。
總不能倆人大眼瞪小眼,背誦著臺詞也叫作飆戲?qū)Π伞?
而且還要對手戲雙方勢均力敵,起碼不能有其中一方完全壓制另外一方的情況出現(xiàn),否則那就不叫飆戲,而是叫做“屠殺”了。
這種“屠殺”其實是很得罪人的事情,而且對手戲演員被壓得太狠,那段戲未必能過,因為不好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會造成損人不利己的后果。
實際上,丁炙最近幾年被人津津樂道的幾個角色,譬如《窺探》中的鄭直,又如《隱秘的角落》里的張東升,還是最近才剛剛創(chuàng)造了票房奇跡的《藥神》,都沒有這種遇上好對手而能夠盡情“飆戲”的狀況出現(xiàn)。
而這種情況要追循到上一次,大概就是在《寒戰(zhàn)2》中直面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