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塌房偶像到文娛巨星第三百七十三章:被迫打工的老板
最終,丁炙的放長假計劃并未能如愿。
說白了,如今的九爻傳媒還正還處于相對脆弱的上升期當中。
盡管電視劇方面有《開端》和《惡之花》,還有一部飽含著不少人期待的《風聲》待播。
在電影方面更是有《藥神》在今年初獨領風騷。
假如不出意外的話,42億的票房成績基本鎖定了今年的票房冠軍。
但是這些榮耀和盛況讓九爻傳媒在圈子里站穩腳跟的同時,也讓其正式成為了同行眼里上得臺面、足夠分量的存在。
也會有的會開始向丁炙以及其背后的九爻傳媒示好。
比方說博納的余東海。
肯定也有會有人會覺得九爻傳媒擋了他們的路,從而把其當做假想敵。
畢竟一個能夠頻頻產出爆款的影視傳媒公司,絕對值得他們的重視。
就像是今年初的《藥神》票房大賣,直接碾壓同時段的所有影片,這勢必也會對其他方造成巨大的損失。
實際上,九爻傳媒能夠崛起,在圈內是一件很少見的事情。
事實上,無論是哪一個圈子在逐漸發展,逐漸繁榮昌盛到一定程度后,其“階級狀態”都會相對地變得固化。
就像是古代歷朝的王朝末年,揭竿而起改朝換代成功的那批人,等到千百年后其后代同樣成了被別人揭竿而起的“腐朽”存在一般。
仿佛是時間的輪回。
為啥教育行業實行雙減?
有的人自然會覺得這是懶政,是一刀切。
但有的人卻從中解讀出不一樣的意味。
這種“雙減”看似粗糙,其實也未免不是一種教育公平的體現。
單單看一項數據。
往前幾十年的一些高考狀元中,還能有著很多的寒門學子,甚至有為數不少“從大山走出”的學子。
而這幾年來,高考狀元都是基本被中產階級家庭以上的學子們給包圓了。
正式因為學子們的懸殊越來越大,起跑線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這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且影響深遠的“階級固化”的體現。
而娛樂圈或者衍生到影視行業里頭,這個圈子的“固化”就越發地嚴重了。
資源,資金,人脈關系等等,早已經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要不怎么現在討論一些藝人,都說什么誰誰誰是京圈的,誰誰誰是港圈的,誰誰誰又是“鵝太子”、誰誰誰又是“芒公主”......
似乎想要出頭,就得想找個靠山一樣。
就連丁炙其實也未能免俗,在他獨立之前,甚至在如今還有不少網友路人覺得他比王以瞻更像是名副其實的“鵝太子”。
明星藝人尚且如此,作為背后更不為大多數人所關注的娛樂公司更是如此。
現在搞娛樂公司,想要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搞起來,幾乎就是白日做夢。
因為“上升渠道”基本都被堵死了。
當然,楊芙的“歡頌傳媒”不在此列,其實它就是借著歡頌傳媒這個名頭的外殼,里頭還是京圈的血肉組成的。
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借尸還魂。
要說例外,其實也有。
要不就像是老王那樣。
額......就是那個有著一個愛吃熱狗和喜歡偽裝成舔狗的兒子的那個老王。
他還重新定義“小目標”來著。
他就是用金錢開道,布局文娛,硬生生用犁出一道路來。
用最土豪的方式——收購院線,強勢介入影視劇作品的終端。
恩,據說廁所消息稱,好像虧了快二三十個小目標了,也不知真假。
要不就靠京圈,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