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在內地某個街道上碰上一個臉熟的明星,哪怕是那種僅僅看著臉熟的,只要有人吆喝那么一聲,保證不少人掏出手機來圍上來,給你堵得水泄不通的。
甚至不用是明星。
有小破站整活區的up主也做過實驗,只要花上千塊錢在某寶上雇傭一批專業“群演”,然后在機場上舉著燈牌,等著“主角”出現時大聲尖叫吶喊,圍上去“哥哥!割割!”地叫喊著,跟隨者,同樣能夠引起小規模的圍觀和拍照。
實際上,可能很多跟著圍上去的人,壓根就不知道那貨是誰,大多是從眾心理,或者是一種瞧見大熊貓的心態。
至于掏手機拍照,則是有了一個發朋友圈的緣由——“嘿!今個兒在機場碰見大明星拉!”
但倘若像是在橫鋪那種地方,明星每天都得見上個三四回,那心理閾值就會被提高不少。
畢竟又是后你去旅游,在著名景點拍照時,某個你屁股坐著的石墩,也許就有那個明星給用腳踩過。
說白了,九個距離產生美一樣,距離同樣也能產生神秘感。
而港島作為一個彈丸之地,其娛樂圈又曾經有過那么一段如此繁榮的時段,那撞見大明星,又或者是在哪哪看見某個劇組在拍戲,那可就太常見了。
像是什么買菜劉先生,熱心周市民,甚至路上打個的,開車師傅也能撞見某個用燙發來掩飾禿頂的某位天王歌手,更是常事。
所以當丁炙和梁家暉出現在街頭上時,并沒有引起過多的轟動。
一方面是某某劇組在街邊取景拍戲的事兒在港島實在太常見了。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此時的丁炙以及梁家暉都是在戲里頭的狀態,無論是面容還是妝發,服裝都和現實中差距不小。
丁炙剃了個“剛出獄”的青皮頭,再加上五官輪廓硬朗,辨識度頗高,其實還是有些容易被認出來的。
梁家暉留著一嘴張牙舞爪的凌亂胡須,遮住了大長臉,還坐在輪椅上任由著丁炙推行著,任誰都看不太出來是他是大名鼎鼎的千面影帝。
畢竟可是能夠在演完一部戲之后,讓人在片尾鳴謝中看到他名字之后,才猛然醒悟這部戲里竟然有他,而且還是戲份不少的最終大反派的存在。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變故。
像是像是有幾個年輕粉絲在見著丁炙的時候,能明顯看到眼睛都亮起來了。
她們倆向前匆忙地走上了那么幾步,又略微有些躊躇了起來,在外圍徘徊著,一副想上來又怕打擾到丁炙的模樣。
最后還是丁炙發現了,走了上前去,和那倆女生攀談了兩句。
才發現對方一個是港島本地人,曾經到內地做過交換生。
另外一個是內地的,還是學生,兩人是約好了在暑假見面的朋友。
兩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丁炙的粉絲,甚至可以說是很資深的那一類,甚至還進了個核心大群那種。
雖然丁炙也不知道自個有啥“核心大群”,但看那倆小姑娘一臉驕傲的模樣,應該其實一件挺“見不得”的事情。
倆姑娘看上去一個活潑點,看到丁炙靠近后,整個人變得就跟個燒紅了的喜鵲一樣。
又是激動得滿臉通紅的,又特地壓低了聲音,開始了嘰嘰喳喳的叨叨了起來。
顯然是也知道丁炙不想在外面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另一個則是更文靜一些,一只手緊緊掐住旁邊的小伙伴,以免她一個激動對著丁炙撲上去。
“炙哥!你是在拍戲嗎?前兩天看到了發布會,是在拍那個......”
“《觸不可及》。”
文靜的眼鏡女孩提了個醒。
“哈哈哈!好開心?。嵲谑?.....實在是好巧啊!”
“咱們在這候了兩天了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