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改革后的金熊獎,一改了以往的風(fēng)格,整個流程都商業(yè)化了許多,首先在招商方面得有了空前的盛況,當然,官方名稱那叫做“金熊獎合作伙伴”。
其次,就是在直播方面給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和投放方面的加持。
而后最重要的,大概就是金熊獎評委會難得的一次大規(guī)模“改組重建”。
除了依舊設(shè)立了“主任”、“秘書長”的職位,依舊由官字口的領(lǐng)銜外,這一屆的評委會的平均年齡比之往年,實現(xiàn)了破天荒式的“大減齡”!
不但出現(xiàn)有接近半數(shù)35歲以下的成員,更是把評委會的年齡拉到了40歲以下,最年輕的那位甚至只有31歲。
就國內(nèi)這方面通常由學(xué)院派掌握話語權(quán)的氛圍里頭,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改變。
畢竟年輕人雖然沒有老電影人們經(jīng)驗老到,但是他們更多地愿意看到更年輕的意見,也更能接受新鮮事物,敢作出新鮮決定。
像是丁炙這種情況,去年剛拿下金熊獎的影帝,盡管是下了個雙蛋黃,但也是影帝。
一般情況來說,按照分蛋糕或者某種約定俗成的“避嫌”原則,蟬聯(lián)影帝的難度其實比NBA衛(wèi)冕冠軍還困難。
因為比賽靠的是硬實力,而評獎有的時候,確實會出現(xiàn)“人情世故”。
此時頒獎晚會的大屏幕上,正播放著《藥神》里頭的片段。
丁炙飾演的那個略有點“肥頭大耳”的程勇,一個人枯坐在昏暗的鐵架床邊,無聲地哭泣著。
那是黃毛死后,程勇幫黃毛收拾房間時,發(fā)現(xiàn)了那種永遠無法用上的,歸家的車票時的那段戲。
畫面一轉(zhuǎn),丁炙身穿著囚服,再坐在押送車上,看著車外那些因為他的一己之舉而活下來的病人們,從驚詫,再到感動,最后恍惚間還看到了那個高高瘦瘦的呂受益,以及踢了光頭的黃毛。
這兩段戲是被無數(shù)無數(shù)網(wǎng)友們都評價成整部戲里頭,有著最深刻影響的場景之二。
說起來,很多某某人被放在網(wǎng)上某些哭戲片段,然后粉絲狂吹“哥哥/姐姐演技炸裂!”、“你永遠可以相信XXX的哭戲!”、“哥哥的共情能力太強了,我單是看到片段就忍不住落淚了!”巴拉巴拉的。
似乎許多人對于演技的要求,僅僅是所謂的“一秒落淚”、“撕心裂肺”。
但實際上,哭戲這種大情緒戲,對于業(yè)內(nèi)人其實只是入門的基礎(chǔ),要是連哭戲都需要滴眼藥水才能演的話,實際上在表演這門功課上,連門檻在哪估摸著都沒有摸到。
對的,在這里就是實名Diss某些“眼藥水”大戶。
但往往這種基礎(chǔ),很多時候又才是見真章的地方。
這部催人淚下的《藥神》,117分鐘,里面有著許多片段都讓無數(shù)的觀眾哭得泣不成聲。
但是作為絕對主角的丁炙在里頭的哭戲,也僅僅只有兩場。
其余更多的是丁炙對于生活化,甚至是喜劇化的處理。
最重要的是,丁炙這一次在這個角色里頭,加入了學(xué)院派很喜歡的“突破自我”的元素在里面。
無論是之前丁炙獲獎的《追捕》苦大仇深“啞佬”,亦或者是其他像是冷靜變態(tài)殺人狂啊,悍匪啊,西裝暴徒啊,心思詭巧的假盲人鋼琴師啊這些“前設(shè)”過多的角色,反而不被人所青睞。
所以這也是《追捕》時,明明丁炙飾演的失語者在那一年如此驚艷,卻只能看著那一屆的金熊獎艱難地誕生出“雙蛋黃”的原因所在了。
而這一次《藥神》里的程勇,身上沒有一丁點“丁炙”含量,這種改變,實際上非常戳這一屆評委會的G點。
這也才有了讓丁炙蟬聯(lián)影帝的罕見情況。
可以說,這一個影帝,是從多種原因所促成的。
當然,這些情況丁炙也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