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洛陽,有運河航運,日夜兼程下,倒能趕到。
而長安到洛陽之間只有陸路,牲畜不可能十二個時辰趕路,需要留足他們的休息時間。
否則不論是生病還是拖力都會造成其他問題,至少別指望他們繼續長途跋涉上戰場了。
哪怕緊急通知了幽州那邊,想要大規模的把牲畜送過來,至少一個半月。”
“給我的時間到底有點少了!”李泰感嘆,如果能多給一個月,自己就能從幽州調度足夠的馬匹來長安了。
這時候的孔雀開口道,“燕王,先前您讓我準備醫療營物資,我已經把驢準備好了。
至于缺少的馬匹,如果能從幽州調度,我倒建議您去找一個人去幫忙,說不定他能夠幫助您解決這個問題。”
“誰?”李泰聽到孔雀的話對孔雀問道。
“太仆寺卿張萬歲!”孔雀說道,“您手上是有馬匹的,只是因為時間緊急,遠在幽州無法調配過來而已。如此完全能跟張萬歲打聲招呼,先用太仆寺的馬匹應急!”
“這倒是一條考慮的路子!”李泰點頭,對孔雀道,“你的這個想法很好。”
孔雀聽到李泰的夸獎,也流露出了一個笑容,顯然是很高興李泰的態度。
“我會親自去找張萬歲一趟,除此之外,我麾下將士們的甲胄代國公會撥付,但武器需要我們自行煉制,一個月時間,兩千戰士的武器應該能趕出來吧!”
孔雀信心滿滿的對李泰保證道,“需要朝廷開具武器煉制的憑證,我們開磨煉制就好。
在孫老神仙的幫助下,煤炭燃燒技藝越發穩定,所能燃燒起來的溫度也越來越高了。一個月的時間卻是綽綽有余。”
隨著冬天對冰這種透明容器的運用,孫思邈對透明容器的追求也越來越迫切,因為很多的研究都因為沒有透明的器皿陷入到了停滯之中。
而李泰當初提出的透明玻璃的想法,孫思邈也開始向這方向進行嘗試。
因為這東西在古代是有技術的,王充的《論衡》提到過一種叫做陽燧的透明器物,便是能夠聚光成火,疑似透明玻璃。
只不過整個王充的王家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也許死在漢末的瘟疫,也許沒在五胡亂華的戰亂,總之,這個王家李泰是真沒有一點點消息,自然李泰的手上也就沒什么實物了。
但無可否認,只要在書籍上找到了這東西的論據,證明這東西不是李泰胡說呢,那不論是孫思邈,還是李泰麾下的工匠們,都愿意去攻克這個難題。
畢竟中國的科技發展常常是靠考古,就算現代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驚喜。
比如當初計劃經濟的年代,砍掉的很多科研項目,現在有錢了回過頭撿起來,會發現很多研究項目現在居然還能勉強跟得上時代,真不知道當初的前輩到底是怎么研發出來的。
因為李泰掌握了煤炭資源,所以孫思邈有了足夠的魄力對這火焰穩定或者火焰溫度上死磕,別得不說,先看看煤炭燃燒的極限溫度是什么地方再說。
這種東西的研究又是最取巧不得,各種實驗性質的助燃物,各種不同材質的爐窯,甚至就算是煤炭本身,也有把煤炭拿過來就進行燃燒,慢慢向著焦煤發展。
當然也就只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有了這個方向后,到底不算是在做無用功。
所以,為了研究更透明的琉璃,倒是無意間提升了煤炭燃燒的效率。
不過,李泰還讓孫思邈去研究一下,怎么樣去確定溫度,把每一度上升或者下降都能精確標注出來,而不是只能靠著工匠根據模糊的經驗來進行工作。
溫度的度量衡,李泰直接以冰融化成水的溫度為零度作為標的,以上就是正的,以下就是負的。
這倒是好區分